立冬,是中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每年的11月7日或8日。
这个节气标志着气温的下降,特别是在北方,这是渐入冬季的信号。
而立冬也是古人诗人所爱吟咏的一个节气,他们用诗词来赞颂这一时刻的美妙。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立冬日即事感怀》一诗中写道:“立冬皆是霜江边,莫怨湖光少夕煙。
”白居易在诗中用两句简短的词语来表达他对立冬这一时节的感受,诗人用“霜江边”来形容气候的寒冷,而莫怨湖光少夕烟”则表达了他欣赏美景的情感。
北宋柳永的《鹊踏枝》中也有“立冬尽树叶不离,除却巫山,人影绝”这一句,诗人用 “立冬尽”来表达立冬这一天的倾向于寒冷,但在秋季结束前树叶并不掉落,或许是这一句中柳永将自己的心情融入到了立冬的情感之中。
《诗经》中也有关于立冬的诗句:“霜蚤降庭树,草木凋萎黄。
”这首诗描绘了寒冷气息逼近的景象,指的是因气温下降,草木凋萎腐烂,看上去黄色的景象。
以上的这些古诗词都颂扬了立冬这一节气的美妙。
它们都表现了立冬气候单薄、草木凋萎的美感,展现出秋天步履渐长、寒意渐浓的婉约情调。
此外,也有人在立冬日描绘冬天和春天的美好前景。
“日永短,夜永长,雁渡燕归几时尽。
寒露已过冷烟尽,待到芒种爆竹声。
这首诗句说出了随着冬季进入时令,鸟雁逐渐南迁,而冷烟则没有散去。
但是,在即将到来的春天里,大地将重新焕发生机,与爆竹声不谋而合。
立冬是一个渐入冬季的时节,是万物进入休眠期的时间。
古人诗人们用他们的文化智慧,表达了自己对这一时节的感受,并留下了让后人品读和欣赏的珍贵作品。
此时此刻,让我们也走进诗人们的那个时代,感受他们的情感,品读他们的诗句,领略古人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