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分析 > 文章页面

曾国藩是现在的哪里人?曾国藩到底笨不笨(曾国藩是现在的什么官)

曾国藩一生打仗都用 笨 办法,蒋介石都敬佩万分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曾国藩是现在的哪里人这个问题,曾国藩到底笨不笨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人不轻狂枉少年:曾国藩胡林翼晚清往事曾国藩一生成事,全靠死磕36个字曾国藩到底笨不笨

曾国藩说过,胡林翼之才要胜他十倍。这并非过谦之辞。

曾国藩小时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而且还可以说,他还有点笨

胡林翼的名字有个来由,说是他母亲怀孕时做过一个梦,梦见一只五色鸟张开双翼,飞到了屋后丛林之中,用嘴去叼啄林中的灵芝仙草,且啁啾鸣啭,徘徊不去。母亲醒来之后,家里人一合计,认为这梦非常吉利,因此就给他取名为林翼,字咏芝。

这样的梦,跟胡家的背景和期望很是契合。胡林翼的父亲在嘉庆年间考中了一甲第三名,也就是探花,接下来就是希望能再出一个续香火的文曲星。

与大家期待的完全一致,或者更出乎意料――胡林翼很早就显露出了神童的潜质。据说他在四岁时,已经跟同龄人有了差距:走路稳稳当当,说话不急不缓,很有未来做大官的气象;再大一些学习认字,更是过目不忘。

当他八岁时,一代名臣陶澍来拜访他的祖父,见到了随侍的胡林翼,一时“惊为伟器”,认为这孩子以后的成就将不得了。好机会不容错过,陶澍当即与胡家订下娃娃亲,将女儿许配给了胡林翼。

陶澍不是相面算命的,这个孩子所能打动他的东西,可以从五年后胡林翼听老师讲解《论语》时说的一句话中看出端倪。当时,胡林翼说:“今天下之乱不在盗贼,而在人心!”

胡林翼说出此言时不过十三岁,至多小学六年级。而他的这句话是很多成年人都说不出,也想不到的。胡林翼的老师像陶澍一样感到震惊,在日记中清清楚楚地记录下了这一幕。

一个惊世之材即将冉冉升空,但正像她母亲梦中所见,这是只五色鸟――胡林翼身上并非只有一种颜色。概而言之,他的个性太多变了。

人不轻狂枉少年

有人说,曾国藩是因圣贤而入豪杰,胡林翼是因豪杰而入圣贤。古往今来,凡豪杰之士,大多有其落拓不羁的一面。胡林翼也像过去的江忠源那样,有过“人不轻狂枉少年”的经历。

没有办法,他的家境实在是好――既然给设定了《红楼梦》中贾宝玉那样的本钱,你要一个真性情的人不轻狂一下,就太委屈他了。

未考科举之前,这个纨绔少年“恣意声伎”,一放下书本就往花街柳巷钻。中科举进翰林之后,他好的还是这口,即便在京城困难重重。

清代跟明代相比,最“存天理灭人欲”的地方,无过于禁止官员狎妓。一如现在的西方国家,老百姓花心一点儿无人追究,当官的被发现纵情声色那可是要被打***的。尤其道光那种正经八百的皇帝当政――他连“黄书”都不看,更别说付诸行动了。于是,京城的娱乐业也跟着萧瑟惨淡,所谓八大胡同、赛金花那都是后来的事。

更有那假道学的马屁精,竟然顺着皇帝的心思来,干脆上道奏折,把唱戏的女旦都给禁了。这下好,舞台上跳来舞去,一水儿的男演员,没劲到让你都想往台上扔板砖。

有点儿身份和资历的官员有办法,他们可以缩回自家院子,左一个右一个地娶妾迎小――反正往着不违纪不丢官的区域使劲就是了。可是翰林院的官员大多是刚刚中科举进来的年轻人,一方面有着当年杜牧杜诗人“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般的豪情壮志;另一方面又无钱去讨小老婆,青春期的过剩精力无处释放,漂在京城的滋味着实难熬啊!

恨死了这帮假道学、伪君子!

明着不行,色胆超过理智的翰林们便私下约好,集体出游――做这种事情太需要胆量了,一个人根本不敢独自行动。

此类活动,胡林翼每次都是积极分子。有一天晚上,他与一个叫周寿昌的好友一起去逛妓院,正玩得好好的,突然就有类似于治安警的“坊卒”来检查。

这真是惊魂一刻!周寿昌为人机灵,闪电般地跑进厨房,套了件衣服扮伙夫立着。警察进来一看,哦,厨师,就走开了。

胡林翼等人反应没那么快,全给警察堵在那里,并且被抓回问讯。被审问时,可怜他们还不敢吐露真实身份,只说自己是老百姓。

既然是小老百姓,人片儿警就有得拿你们开心了,自然是什么都问。他们还什么都得老实交代,脸面丢了,罪也受得不轻。

被释放后,胡林翼看到毫发无损的周寿昌,不由又羞又愤:“朋友要临难相救,你却临难相弃,算什么朋友?绝交!”

其实还真不能怪人家周同学,那种时候都是自顾不暇,总不至于大家伙儿全钻进厨房里,让警察相信这是妓院里的“厨师特训班”吧?!

曾国藩,被称为中国三大圣人之一。并且,被毛泽东、蒋介石等人终身敬佩。可见他,是一位有真本事的人。

他的一生,在文字上,写了1000多万字的日记、家书、札记等;在功勋上,灭掉太平天国、完成北方剿捻,把大清续命几十年;教育上,从翰林院到直隶总督等,一路上培养人才不计其数,同时他又是大清,第一位开始兴办洋务的人,并公派学生留学。一生为官清廉,他死后,一生的积蓄也只够给自己办丧事的。

他被尊为“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的历史人物,也算当之无愧!

一个资质平平,从湖南大山里走出的他,是如何在短短的六十多年,创造如此大的功绩的呢?

纵观他的奏章、书信、札记等中可以看出,他用“36字”死磕了自己一辈子。下面分八个篇章,把这36个字,给你一一道来。

01、志: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有志者,事竟成;

做人要做第一等人。“志”是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和信念,它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目的性,支配着实现目标的坚定性。人生由立志而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曾国藩坚信,人人可以为圣贤,给自己立下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宏远大志。“志”为他一生提供了精神源动力,其声名事业,便由一“志”字开始。

(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2)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3)志向越高,成就越大

(4)慎择师友,结交有志之人

02、恒: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欲稍得成,从恒下手;

有恒断无不成之事。“恒”为作圣之基,便是圣贤豪杰,绝大事业,也得从此字作出。恒有三大要素:一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二为“专注”,认准一件事,如终如一,全力以赴;三为“渐进”,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守此三者,必有功成之日。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做大事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3)事有定成,彻始彻终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03、专:凡为一事,事皆贵专;以专而精,以纷而散;

力气用到点子上。曾国藩说,西方人的技艺所以精绝,是因为他们每办一事,都集中精力,越钻越深,逐渐达到极致。他认为,要赶超西方,必须有“专”字功夫。他自己的一生,大事小事,无不专心为之。求师专,求友专,用情专,做事专,因而总结出“凡事皆贵专”的硬道理。人之精力有限,而世事无穷,要想有所作为,只有采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略,才能成功。

(1)专权:事权专一,乃能成功

(2)专心:心有二用,则不能成

(3)专攻:用功如掘井,凡事皆贵专

(4)专精:西洋之长在于专

04、熟:熟极生巧,妙无不熟;万事皆熟,熟则能强;

笨功夫也有大收获。“熟”是一种笨功夫。曾国藩学作诗,每日熟读苏轼、陆游诗作,终生不厌,最后口舌生津,妙句随出。“熟”功虽笨,却能生巧。曾国藩为官治军,无不验证了“熟”字之功。须知世间各种本事,如果不是由“熟”而精,则终不可恃。

(1)熟极生巧,妙来无过熟

(2)万事贵熟,熟则能强

(3)先立规模,后求精熟

05、裕: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心胸广宽,得道多助;

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宦海风波,仕途通塞,不可能全由个人自主。其间坎坷遭际,在所难免。如果胸中抑郁,怨天尤人,不仅无益于事,反易致祸伤身。此时便离不开“裕”字。“裕”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国藩认为,胸怀宽广,气量宏大,是一个人能否担当大任的决定性品格。裕则无咎,裕则无争。为人处世,居之以裕,守之以贞,则无难不解,无往不利。

(1)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

(2)局量太小,不足任天下之大事

(3)裕字可助出险境

06、静:静能生明,怒以伤身;静以修身,宁静致远;

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静能生动,更能制动。多动则多犯错,少动则少祸机。静不仅是内心修持之法,还是临机处变之道。曾国藩深谙“静”字妙谛,不动也能办事。他屡屡告诫其子,好动不好静,是他一大弊症。如今人人喜动厌静,不知纷纷攘攘之中,伏有多少隐患!

(1)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坐养生,守一字胜于吃百药

(3)静为躁君,头脑冷静方能办事

(4)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07、淡:人我之际,须看得平;功名之际,须看得淡;

品味好人生的真谛。胸怀大志者,所关心者大,所注意者繁,因此往往都是劳心劳力、忍辱负重之人。当此之际,便应以“淡”字求得舒解。曾国藩一生忙碌不堪,却以恬淡养生,以冷淡处世,以平淡为官,以远淡治学,胸中自有一片淡定之天,得人生极乐。

(1)政务缠身之时,淡以求乐

(2)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3)功名之际,须看得淡些

(4)寄雄奇于淡远之中

08、暇:人生苦短,莫图便盖;事忙易错,且更从容;

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当大任办大事者,常要冒大险、决大疑。其身心压力和紧张,非常人所能承受,亦非常人所可想象。心中得一“暇”字,则可留出一片净土,张弛有道,闲适自在。“暇”是高压炉上的减压阀;“暇”是白虎节堂中的山水画;“暇”是空城计中的孔明琴。动中取静,忙里偷闲,平淡中透出人生的绝大智慧。

(1)暇意: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2)暇心:“暇”字是养心的秘诀

(3)暇情: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4)暇谋:紧要关头,仗一“暇”字定风波

09、松: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忙里偷闲,小处放松;

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为任何事都有全局与局部、小处与大处之分,如果不加区别,举轻若重,就会劳心劳力,事倍功半。曾国藩积劳之余,一天夜晚,顿悟出“松字诀”。做事之时有张有弛,大处抓紧,小处放松,效率更高。诸葛亮是不世出的人杰,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主要原因,在于他大事小事一把抓,全不懂“松”字的妙处。

(1)忙里偷闲,紧张中要有“松”字意味

(2)大事必争,小事不妨放松

(3)理财妙法:来得松,销得旺

10、明:人贵自知,自知则明;偏信则暗,兼听则明;

眼越明,心越亮。李瀚章称曾国藩深识远略,无人能及;左宗棠说: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无论远见、知人、自知,都离不开一“明”字。曾国藩说:“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明”字为应事之方,最不易得,同时也是最不可少的成功素质。

(1)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2)先见之明,看得远才能站得高

(3)明哲保身,处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

(4)知人之明,用人必先知人

(5)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6)精明由于天生,高明由于学问

11、实:实事求是,精益求精,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靠“认真”二字打天下。毛泽东与曾国藩,这两位湖南人都提倡“实事求是”和“认真”二字,正因为,务实是办大事者必不可少的精神。曾国藩把“实”字,视为成大事的根本,认为只有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手着,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1)“实事求是”:两位成大事者的务实精神

(2)常守朴实规模,方能成大器

(3)用人当用朴实可靠之人

(4)做事应从浅处、实处下手

(5)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6)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

12、硬:刚正不阿,铁骨正直;迎难勇进,雄壮豪迈;

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性格倔强并非一件坏事,它可化成强毅之气,迎难勇进,往往能成就非凡事业。曾国藩认为强为自立之德,强毅是做大事者必备的素质。他对自己一生行事风格进行总结,得出此“硬字诀”。“硬”与“强”字同义,即毛泽东所说的“硬骨头”,鲁迅所说的“中国脊梁”。“硬”是豪杰人格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不灭基因。

(1)非有一种刚强之气,万不能成大事

(2)事业文章,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3)强作强为,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4)人贵自强,求人不如求己

(5)愈难越强,以“硬”字冲破难关

(6)以明补强,不可一味强横

13、俭:俭以养德,贫而自强;物欲丧志,侈以败业;

好东西,都得省着用。节俭并非省几两银子,这样的小事,它关乎一个人的功名事业,甚至身家性命。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乱世之中,节俭更能藏富惜福,保身避祸。

(1)“俭”字有四大妙用

(2)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

(3)贫而自强,俭约者不求人

(4)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享福太早,恐难到老

14、重:心胸宽博,举止端庄;步履稳重,笔墨刚劲;

稳当从容,可当大事。“端庄厚重是贵相”,这句话,绝非看相算命者的欺人之言,而是曾国藩从识人用人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仪表绝人,全在‘重’字”。“重”则稳当从容,方可担当大事,临危不乱。一个人的容止是他性格、才智的体现,曾国藩察言观色,最喜厚重之人,而最厌轻薄之辈。识人之法,以“重”字为第一。

(1)君子不重则不威

(2)稳重行事,有胜无败

(3)厚重是贵相,轻薄之人不可用

15、廉: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

要紧握护官之符。清、勤、慎,被称为居官三箴,其中又以“清”字居首。官做得好不好,只要看他有钱没钱就能知道。曾国藩视“廉”字为人生根本,一生办事,坚守“不要钱,不怕死”六字诀。俗话说,临财不苟,无欲则刚。一涉贪污,就如染上毒瘾,再也难以戒除。无论官多高,功多大,沾上贪毒,就前功尽弃了。所以曾国藩称“廉”字为“护官之符,立命之根”。

(1)“清”字为居官第一要义

(2)廉洁是人生之根本

(3)操守廉洁,必能服众

(4)为官莫作名利双收之想

(5)人为财死,少贪少祸

(6)行大事者,不尚小廉

16、勤:刻苦求进,勤学善思;懒惰误己,勤奋兴财;

勤奋是人生第一要义。人生要义,以勤为本。无论资质平庸还是聪颖,家境贫寒还是富裕,都不是个人成就事业的决定性因素。曾国藩并不是聪明出众的人,他的成功,不外乎一个“勤”字。从一个人勤奋的程度上,便可以预知他能成多大的事。

(1)勤政是居官首务

(2)勤到十分,自然做成一个好汉

(3)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4)除惰之法,第一贵早起

(5)由勤生明,是做好官的秘诀

(6)勤致祥: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7)病从懒起,勤可养生

17、慎:三思而行,谨始慎终;深思熟虑,慎者受益;

多一分谨慎,多一分胜算。谨慎并非美德,却是大英雄大豪杰,不可缺少的素质。吕坤说:“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朱熹也说:“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诸葛一生惟谨慎。曾国藩奉孔明为楷模,以“慎”字撑人生之舵,宦海浮沉,有惊无险。萧一山比较曾左二人,说:“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实在是精当之论。

(1)宦海风波,须以“慎”字撑舵

(2)心存畏慎,居高不危

(3)祸从口出,立言宜慎

(4)向上司奏事,更须十分谨慎

(5)被人参劾者,每在于用人不慎

(6)以慎治骄,立于不败

18、忠:忠实处事,忠诚为人;忠孝持家,忠心敬人;

办大事要树好品牌。在一般人眼中,“忠”总与“愚忠”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忠”不仅是一种道德律令,还是人生的黄金法则。以“忠”字自修,可以安顿心神,培养刚强之气;以“忠”字待人,可以交到真朋挚友,互济互助;以“忠”字办事,则有一种专注精一、勇往无前的精神,无坚不摧。“忠”字是升迁晋职的必由之径,也是名垂史册的不二法门。试看古往今来,又有谁讨厌忠心之人?

(1)忠孝持家,奠定人生基石

(2)事上以忠,办公事须如己事

(3)忠义治军,一字能抵百万兵

(4)满门愚忠,以忠诚为天下倡

19、仁:仁术并用,以仁爱人;仁礼并施,稳聚人心;

紧紧抓住人心。得人心者方能得天下,此为古今不易之公理。“仁政”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施政境界。历史上,行“仁政”者必是英明之主,行“仁政”之时必是升平盛世。“仁”字之功,不可谓不大。于个人而言,内化可为圣贤,外施则为豪杰。孟子将之归纳为“仁术”,正是因为看到,“仁”不但是政治道德的理想,也可作为经世致用之谋略。

(1)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

(2)用兵以得人心为第一义

(3)仁者有术:为政首务爱民

(4)天下绝大事业,多从“不忍”二字做出

20、诚:推心置腹,言而有信;精诚所至,始终如一;

言而无信,则一钱不值。诚者,圣人之本,人极则诚,诚极则圣。曾国藩又把“诚”字提炼成谋略术语。诚心是自处之道,可以立天下之大本;诚信是待人之道,专守一“诚”字,则无人不可以为友;忠诚是报国之道,以“血诚”相标榜,一呼云集,无往不利。“诚”字是诀中之诀。曾国藩说,无论“勤”字“慎”字,必以“诚”字为本,才有用武之地。

(1)至诚不欺,英雄基业

(2)以诚换诚,无人不诚

(3)驭将之道,最贵推诚

(4)血诚相招,一呼云集

(5)必诚必信,鬼服神钦

21、敬:平易近人,不卑不亢;内外兼修,乐道人善;

赢得上进的空间。“敬”字是儒家学说中的“圣门纲领”“存养要法”。它标识着一个人的身心涵养,也预示着这个人的人生路径和事业取向。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业方能事事有成。故曾国藩说,君子自强,舍“敬”字别无下手之处。

(1)欲人敬己,必先自敬

(2)“敬”字是平时涵养之道

(3)兴家之法,“敬”字刻不可离

(4)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

(5)办事须有一种敬业之心

22、恕:宁人负我,我勿负人;宽以待人,容人之短;

多想坏人,不如多想好人。曾国藩认为,“恕”是立德的根基,既是临时应事之道,也是平日涵养之法。以爱己之心爱人,在人际交往中,求同存异,则到什么地方都能打成一片,收众人之力以成大事。有了“恕”字,就有了强大的人格凝聚力,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1)“恕”字为养身之要,立德之基

(2)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

(3)容得别人短处,乃是豪杰举动

(4)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23、和:恶语难消,忍过事堪;和睦相处,万事谐通;

不和者未有不败。和为贵,贵在“和”字蕴含着深妙莫测的人生智慧。“和”,在待人接物中表现为“和气”;在治家理政中表现为“和睦”;在成人取向上表现为“和谐”;在自我修养上表现为“中和”。“和”,在理论上是一种修为,一种信念,在实践上是高超的处世策略。“和”,不仅是目的,还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

(1)和气致祥:巩固人生的起点

(2)和能生威:用“和”字打造团队精神

(3)和光同尘:团结一切可用的力量

(4)和之不和:宰相肚中撑起船

(5)不和之和:学会演双簧戏

24、谦:谦虚谨慎,好学穷理;满则招损,谦者受益;

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周易》中说: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满则招损,谦则受益。谦虚不仅是做人的美德,还是人际交往的处世准则。“谦”字的实质是卑己高人,以足为不足,永远不自足,始终给自己留下追求的空间,不断进取。曾国藩说,人若保持一段谦光,自可进境无穷。

(1)心虚则可受人之益

(2)有成就时,谨守“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

(3)傲为凶德,以“谦”字概之

(4)谦亦有度,过谦则近伪

25、挺:艰难险苦,坚定意念;决不气馁,振作精神;

坚忍支撑,可建非常之业。曾国藩文事武功,实得力于“挺”字。“挺”字之用,并非全凭威猛,主要表现在明辨大局,挺身而出,勇于担当;遇到艰危时刻,挺然而立,坚忍卓绝,不动摇,不气馁;形势有利,则一往无前,挺进不疑。曾国藩的《挺经》未能传世,但其一生办事,处处现出“挺”字精神。

(1)“挺”字功夫:破解《挺经》之谜

(2)挺身入局,才有成事希望

(3)危急时刻要挺得住

26、辣:激浊扬清,赏罚严明;恩威并重,治病救人;

莫因仁慈而误大事。“辣字诀”是曾国藩在评价他的弟子李鸿章时,总结出来的一种办事风格和处世谋略,说他“殊为眼明手辣”,其精义是简单有效,干净果断。曾国藩一生中,治乱世用重典,频施辣手,杀人如麻。“小仁者,大仁之贼也”。历史上多少人因“仁慈”而坏事。“辣字诀”,专为救“仁”字之弊而设。

(1)以严为师:欲正人先正己

(2)治家贵严:严父常多孝子

(3)严绳人才:不经磨炼不成材

(4)驭下之道,莫先于严

(5)治军从严:不严则无勇敢之气

(6)乱世用重典,心不模棱手要辣

27、变:洞察势情,识破天机;深识远略,出奇善变;

成大事者,应适时求变。成大事者无不善变。曾国藩一生三变,章太炎称他是“善变人”。他精于明变,洞察天下变化规律,因此有远见卓识;他善于求变,不断调整自我,因此能与时推移,顺应潮流;他敏于应变,无论何等危急,总能化险为夷,转败为胜;他慎于用变,稳慎为基,有条不紊。“变”之一字,概括了他一生的谋略大旨,彰显其事业成功大道。

(1)明变:事穷则变,不易之理

(2)求变:一生三变,金丹换骨

(3)应变:英雄举事,变化无方

(4)用变:必须变动不测,如神龙矫变

(5)慎变:勿因小利小害而轻易变化

28、悔:遇有不测,自查反省;汲取教训;以利再战;

不怕揭开自己的短处。“悔”字如春,一个人只有不断改正自己的失误,汲取教训,完善自我,才能不断进步。否则,就会像一辆老爷车,轻则经常抛锚,跟不上潮流,重则发生车祸,车毁人亡。“悔”字是人身上一种自新机制。心中存有一丝悔意,就会滋长出一段生机。

(1)悔字如春:“悔”字校正人生

(2)迁善改过:“悔”字调整人生

(3)悔求无悔:“悔”字完满人生

29、耐:人生六耐,缺一不可;临危应耐,赖以生存;

坚持定能胜利。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曾国藩初出茅庐时,屡遇挫折,最后从中悟出了官场生存之道,那就是“耐”字,并且总结了耐冷、耐苦、耐劳、耐闲“四耐”要诀。有雄心的人大多急于求成,如果不用“耐”字救治,定然百无一成。

(1)居官四耐:耐冷、耐苦、耐劳、耐闲,缺一不可

(2)棘手之际,须从“耐”字痛下功夫

(3)熬得住,打得通,便是好汉

(4)“耐”之一字,足医心病

30、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

事缓乃圆,好从慢处来。李鸿章曾当面批评老师曾国藩,说他行事懦缓,是一大毛病。殊不知,“缓”字正是曾国藩的超人之处,又恰恰是李鸿章所缺少的一种素质。“缓”可纠急躁之病,办事时留下充分余地,考虑更周全,计划更严密,万无一失,所以说,“事缓乃圆”。

(1)缓一步海阔天空

(2)以缓待变,进退自如

(3)以缓济急,稳中求胜

(4)欲速不达,凡事从长计议

31、滑:化危为夷,缓解矛盾;以滑化险,急中生智;

不愿做的事更要做。“滑”字虽有贬义,却有其积极作用。危急之际,它可帮助缓和矛盾,化解危机,是办事时的一种有效的润滑剂。但误解其意者,往往由此走上歧路。历代由滑而奸者,几乎无人不身败名裂,实在可叹可怖。

(1)不得已时,“滑”字可化解危机

(2)笃实中略参机权

(3)由滑而奸,取祸之道

32、展:化大为小,一展了之;诱其松懈,自我发展;

化大事为小事。用“展字诀”,可化大事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最后不了了之。用“展”字将难办之事搁置起来,留待最佳时机解决,使之更加完满。封建官员,多以此道应付上级,用为免祸保身之计。就连曾国藩也称:“展字诀”是“官场中之秘诀”。

(1)积年旧帐,一“展”了之

(2)暂时搁置,留待最佳时机

33、浑:难得糊涂,愈致混淆;藏锋剑锐,戒骄装愚;

由聪明变为糊涂。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而糊涂难上加难。“糊涂”二字,在曾国藩的智慧字典里便是“浑”字。藏锋匿迹,不过于显露,方不招人忌恨;做事不要棱角分明,而是留有充分余地,方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浑”字之诀,是保护自己的才华,使之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合适的程度显露出来,从而实现最大利益。

(1)好露不浑,天之所恶

(2)藏锋敛锐,学为糊涂

(3)众醉独醒之时,以一“浑”字出之

(4)为官待物,浑则无往不宜

34、忍:修身养性,志存高远;忍气静心,平息纷争;

能忍人方能胜人。“忍”字第一义,要求具有超强的自制力,此为“修身忍”;“忍”字第二义,要求有容人之量,与人为恕,与己为忍,此为“处世忍”;“忍”字第三义,要求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毅力,为达目的不惜牺牲一切之勇气,此为“战术忍”;“忍”字第四义,当断则断,不留后患,此为“断事忍”。成大事者,四者缺一不可。

(1)忍的张力:退一步海阔天空

(2)忍的和力:与人脸面,与己方便

(3)忍的韧力:打落牙和血吞之

(4)忍的毅力:忍到最后才是真功夫

(5)忍的魄力: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

35、退: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

退一步,进两步。功成名就之机,急流勇退,可以避祸保身。处理人际矛盾,保持谦退,避让三舍,可以化解危机,打造良好的社会关系。办事之时,有进有退,不拘一格,则可时时掌握主动。曾国藩不轻退却善退。退得不着痕迹,才是最妙境界。

(1)急流勇退,保全末路

(2)谦和退让,远离矛盾中心

(3)以退为进,审机蓄势

36、圆:既讲原则,也讲艺术;举止留心,内方外圆。

不妨多转几个圈圈。曾国藩天生就是一个直肠子,为此,他吃尽了苦头。久经宦海沙场,他的棱角渐渐被打磨光滑,而他也如鱼得水,一帆风顺。他的高妙之处,在于圆而不猾,内方外圆,游刃有余,这才是真的圆,才是上上之圆。

(1)办事圆融行得通

(2)内方外圆,屈伸自如

(3)行文留心一“圆”字

祖父曾玉屏是影响曾国藩一生的人物。

为祖父所撰墓志中,曾国藩曾深情追忆,“国藩窃观王考府君威仪言论,实有雄传非常之概,而终老山林,曾无奇遇重事一发其意。其型于家、式于乡邑者,又率依乎中道,无峻绝可惊之行。”

爷爷虽是乡村一普通农民,未有大功奇勋,但其为人处事,皆依中道而行,是吾辈表率和楷模。

曾玉屏,号星冈,其少年时代,勤奋好学,但青年时因家境较为宽裕,沾染上坏习气,而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岁月:倦于读书,放荡游戏,常与纨绔子弟厮混来往,骑马游走在市集街头,不事耕种,懒惰成性,每天睡到日上三竿。时间真是经不起虚度,转眼曾玉屏已过而立之年。

村中长辈多对其无好感,讥笑他轻浮浅薄,怕是会把曾家祖业败掉,人人看他不起。曾玉屏这才深受震动,幡然悔悟,决心痛改前非,他卖掉自己的马,操持起家业,投身田间农事,整日里起早贪黑,不惧辛苦。

湘乡地处丘陵,可种之田多在山丘。三十五岁的曾玉屏沉下心来,就此专心农事,要在这贫瘠山地上造出一片梯田。曾家住在高嵋山下,此处田垅高峻,宛如梯子一般,星罗棋布的小型地块像瓦片大小。曾玉屏凿石垦荒,开辟了十几条小路,将瓦片大的田地连缀起来,耕种方便多了。曾玉屏早晚浇田,以听虫鸣鸟叫辨知节气,以观察禾苗上的露水为赏心乐事。他种了半畦蔬菜,早晨自己除草,傍晚由雇工施肥,他喂了猪,养了鱼,忙忙碌碌,再无虚度时光,整个人变得踏实无比。

后来回忆起自己的改变,曾玉屏深有感慨地对家人说,“凡菜茹手植手撷者,其味弥甘,凡物亲历艰苦而得者,食之弥安也。[1]”亲手种亲手摘的菜,味道更为甜美;经历艰难辛苦所得之食,吃起来更加心安理得。

把自己改造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后,曾玉屏谋划的另一件事是光大门楣,想要让世代务农的曾家有所突破。

曾氏一门自元、明两朝就居于衡阳庙山以来,一直未立宗祠,曾玉屏便与族中长辈商议,在庙山为曾氏立了祠堂,每年十月祭祀。清初时,曾氏迁居湘乡,出了一位叫曾元吉的,这位曾元吉是曾玉屏的曾祖,在其经营之下,曾家由此兴旺,曾玉屏又与族中长辈商议,在湘乡另立一处祠堂,每年三月祭祀。曾玉屏认为,世人礼敬神祇以祈福,是舍近求远,不如亲近自己祖先,因而对祭祀祖先之事看得比任何事情都更重要。曾玉屏对后世子孙要求,即便贫穷,但礼仪不能不讲,即便愚笨,祭祖之事也不能从简。

曾玉屏对先祖敬重,对子孙要求严格,因其年少时曾有失学经历,自己深以为耻,弥补的办法就是尽可能让子孙多读书,多跟名师求学,多与文士结交。为给子孙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他秉持几条待客之道:但凡通才宿儒来家里串门,务必热烈欢迎;对于老成持重之人,须持敬重,不能怠慢;对一般普通人,按一般规格接待;至于巫医、和尚、道士、风水先生、算命先生,避而远之可矣。曾玉屏认为,从一家门口进进出出的宾客便能看出这家的兴衰。

曾老爷子经常教育后辈,与人交往要讲礼仪,有分寸,明白什么是该做之事,什么是不该做之事。对于贫穷的远亲,要周到隆重地招待;乡邻亲戚朋友有喜事要去道贺,有丧事要去凭吊;钱财不够时可送器物,并助以力气,多多帮忙;邻里发生纠纷,要居间调解,以促和睦,对于不讲理者,要严辞诘问,加以谴责,态度要坚决,道理要击中要害,摒退凶狠野蛮之人,打击其嚣张气焰

。总之,尽一切可能令彼此友好;做人要做君子,做百姓可排除一方困难,做官员则平息喧嚣纷争;如遇渡口之桥损坏,道路泥泞废毁,遇孤寡衰疾求告无门者,要力所能及地提供帮助,不必等到自己富有之后去做。

曾玉屏如此说,亦如此做,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上诸条,可视为曾氏家规。曾玉屏以实际行动践行自己所定规矩,获得乡人敬重,但凡有大事小情,人们喜欢找他主持、调解,在当地有极高威望。在其操持之下,曾家也拥有了百余亩家产,成为当地殷实的小康富户。

曾玉屏声若洪钟,治家严苛,见时已让人畏惧三分。全家上下,在他面前莫不小心翼翼,其妻王夫人也不例外。曾国藩祖母王氏,大曾玉屏七岁,平日里尽力做好家务,从酿造、浆洗、缝纫以至请客、送礼、应酬、祭祀诸事,无不细致。她尽心侍奉丈夫,极为周到,但若遇上曾玉屏愤怒之时,便被吓到不敢出声,吃不下饭,心甘情愿地承受屈辱,以挽回丈夫眷顾。王氏年过七十,依然亲力亲为,处理家中事务,一根线一粒米舍不得丢,对于各种亲戚及家中男佣女佣总想着赠送财物。

夫人如此,儿辈更不敢造次,曾玉屏有三子,长子即曾国藩之父曾麟书,次子曾鼎尊(二十四岁去世),三子曾骥云,三子都领教过老爷子的厉害。

即便在众人面前,曾玉屏也绝不会顾及他们面子,常常厉声呵斥,严加责骂,吓得全家人大气不敢出。曾国藩形容挨骂之后的曾麟书,“起敬起孝,屏气负墙,踧踖徐进,愉色如初”。

父亲严厉,在某些情况下,当然有助于孩子牢记问题、改正缺点,但现代心理学认为,父亲过严,也容易造成孩子性格懦弱、自信不足等问题,曾麟书老实懦弱之个性,大概与曾玉屏的过于强势不无关系。

曾国藩将祖父曾玉屏治家之道,总结为“八字三不信”,八字为书、蔬、鱼、猪、早、扫、考、宝,即为读书、种菜、养鱼、喂猪、早起、扫屋、祖先祭祀、亲邻睦友;三不信指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特别要指出的是,这里的不信医药,非指不吃药,不信药效,而是说“保养之法亦惟在慎饮食节嗜欲,断不在多服药也”。

祖父的治家之道,令曾国藩受用一生,他个人亦将曾氏家训发扬光大,在给弟辈及子侄的信中,时时提及以促其执行。

如在给四弟曾国潢的信中,提及八字家训,“若不能尽行,但能行一早字,则中子弟有所取舍,是厚望也”,又说,“欲去惰字,总以不晏起为第一义”,给儿子曾纪泽信中,特别注子女对“早”字的执行情况:“尔在家常起早否?诸弟妹早起否?”

曾国藩自己一生早起,实有赖于此一家训的督促,在他而言,能否坚持早起,最体现一个人是否有恒是否勤奋——这是成事的根本。

祖父的言传身教,对曾国藩影响至深,“余常细观星冈公仪表绝人,全在一重字。余行路容止亦颇重厚,盖取法于星冈公”,曾玉屏制定的严格家规,在孙子这里终于起了作用,他发扬光大曾氏一族的雄心,终于在多年之后得到巨大回报。

曾国藩的父亲曾麟书,是曾玉屏长子,深得父亲器重,将光大曾氏门楣的责任寄托于他。无奈曾麟书资质平庸,虽然刻苦,但终未能有所斩获,连续参加十余次童子试,皆一无所得,漫长的科举之路第一步迈得如此艰难,免不了令他心灰意冷。曾玉屏也感觉长子不能指望——于是,父子俩光大曾氏的希望自然落到了曾国藩身上。曾国藩五岁时,在曾玉屏要求下,曾麟书为儿子开蒙,小宽一“受学于庭,诵读颖悟”[2]——上来就说曾国藩笨的人,恐怕是以讹传讹,至少五岁时的曾国藩看上去是个读书的料子。

嘉庆二十二年(1817),曾麟书在家乡开办了一家私塾,塾堂名为“利见斋”,收了十来名弟子随他从学。次年,八岁的曾国藩正式就学于父亲。入塾前,父亲与祖父商量,为小宽一取名子城,字伯涵,《左传》云,“天下有道,则公侯为干城”,期待此子将来能为国家栋梁之才,“字”则为“名”的呼应,要成国家栋梁,学养须深,胸怀须广,谓之曰“涵”。

曾麟书教育学生,讲的是笨功夫和最纯朴的道理。

他本人自知水平有限,没有什么高妙的读书方法传授,唯有下笨功夫,苦功夫,方能将自己所知所学传之于儿子及学生。曾国藩对父亲的教育方法印象深刻,“自八岁侍府君于家塾,晨夕讲授,指画耳提,不达则再诏之,已而三复之。或携诸途,呼诸枕,重叩其所宿惑者,必通彻乃已。其视他学僮亦然,其后教诸少子亦然。”曾麟书不厌其烦地讲解书本内容,反复不停地讲,来来回回地讲,直到儿子掌握了书中内容。他随地随地解答儿子的疑惑,不管是在行走的途中,还是在睡觉的床上,务必让儿子达到完全理解,不再疑惑。这办法看上去是笨,但对于好玩好动的孩子来讲,却可以促使其安静下来,老老实实地打好基础。

曾麟书的这种笨功夫对儿子的影响巨大,纵观曾国藩一生,基本上都是在贯彻这种“笨功夫”,不投机取巧,不偷奸耍滑,表现在学习上,是一字一句啃,循序渐进,表现在战争中,是“结硬寨,打呆仗”,一板一眼,层层累积,直到完成既定目标。曾麟书曾经告诉儿子:“吾固钝拙,训告若辈钝者,不以为烦苦也”,我本身就是迟钝笨拙之人,因此教育你们这些与我同样的孩子,并不觉得有什么麻烦辛苦。聪明孩子学一遍就会,笨孩子就要学三遍,天资之间的差距可以通过努力来弥补——就是这么简单的道理。

曾国藩到底是不是笨孩子?我们看到的几乎所有史料和传记,都有意将他塑造成一个笨蛋,这应该并不符合事实。五岁时“受学于庭,诵读颖悟”,八岁读完《五经》,并开始学习八股文,十岁时所写作文《兄弟怡怡》深得老父亲嘉许,“文中有至性语,必能以孝友承其家矣!”[3]。十四岁时,与父亲交好的衡阳人欧阳凝祉常来其家塾,欧阳以《共登青云梯》为题命作试律,欧阳大赞,并将女儿许配。[4]由以上几条可见,曾国藩即便不是天纵奇才,但也决不是一个笨蛋。

传记作家们喜欢引用一个故事说明曾国藩的笨。说曾国藩小时侯,某天黄昏,在家中书桌前背诵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恰于此时,一小偷溜进其家,爬到房粱上,欲等这家人睡后方便行窃,结果曾国藩死活未能背诵全文,小偷等困了,在房梁上睡了两觉之后,曾国藩还在那儿背诵,小偷光他听背都听会了。实在忍无可忍,跳下来指着曾国藩鼻子大骂:“你这孩子真笨!听我给你背!”

这故事仅是个传说,是后人附会的结果,曾国藩自己和家人均未提及,根本不能成为证明其笨的证据。人们津津乐道于曾国藩的“笨”,源自一种心理暗示,一种心理学上的传播效应:曾氏资质如此普通,尚能成就一番事业,我并不比他差,当然也可以。我们中国人喜欢拿曾氏励志,道理大约正在此处。

[1]曾国藩《大界墓表》

[2]《曾国藩年谱长编》董从林编著,上海交大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第6页

[3]《曾国藩年谱长编》,董从林编著,上海交大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第11页

[4]同上

曾国藩是现在的哪里人和曾国藩到底笨不笨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

曾国藩小时候并不是一个聪明的人,而且还可以说,他还有点笨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