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分析 > 文章页面

名人谈算命 为什么却在自己走后让人把算命先生杀掉

皇帝朱高炽让人把算命先生拉出去杀掉,算命先生 有本事再等19天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名人谈算命的一些知识点,和为什么却在自己走后让人把算命先生杀掉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为什么算的八字和现实生活中不一样乾隆在街摊上算命***为什么却在自己走后让人把算命先生杀掉慈禧死后,李莲英为何能够保住小命呢

算命是很难算得准的原因就在于它只是考虑到了时间运动规律这一维的信息,而没有考虑空间和社会这两维的情况,这就是用数术预测事情很难准确的原因。真的要测准,需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这就是六同(年、月、日、时、分、秒)之人不同命的道理。数术中讲的“相同”从微观世界来看,其实是千差万别的。如即使时间单位精确到秒,但还是可以继续分割下去;另外就是父母的四柱信息、社会信息,自己的骨象,手相、面相,人的身高,相貌,体重,以及居住的空间状况等等都不会绝对相同,细节决定成败啊。

到哪里上大学,学什么专业,周易能推理吗

例如汉武帝的八字,与实际情况根本就对不上号。从他的八字看,他是乞丐命,然而事实人家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皇帝。还有李鸿章,只要二点三两重,也是贱命,但事实上却是贵不可言。正是基于这个原因,现在有人搞出来五柱十字,甚至六柱十二字。

命运其实是可以改变的,在《了凡四训》中有明示,你可以在网上搜搜。算命有“三不算原则”:不和大善人算命,不和大恶人算命,不和修行人算命。就是因为命运不是一成不变的。这三种人的命运是不定的,他们可以改变自己命运的初始状态。

本文看点:主要谈及“乾隆汉人说”这一谣传从乾隆时期到金庸武侠小说的历史流变,即,许多文学作品中关于算命先生说乾隆乃汉人的说法,从历史上讲“有些影子儿”。乾隆母亲是谁有四种观点:钮祜禄氏、钱氏、李氏、陈氏。

算命先生可能说的是:皇帝呀,你是我们汉人的后代,你应该反清复明呀。不能数典忘祖,忘记自己是汉人

对于乾隆杀算命先生这种根本无法查证的谣传,根本没必要按照历史真实去跟它较真儿。回答者能够说出的根据也无非是小说或影视剧,连野史的资格都不够。

钮祜禄氏

首先,清朝的各项制度已经非常完善,皇帝想去微服私访也基本不可能,皇帝虽然权力大,但“祖宗制度”是不敢违抗的。

其次,这种谣传或说民间故事,只是利用迷信、宣传迷信的一种手段。每个朝代的皇帝都会有此“幸运”被作为主人公。只不过乾隆所在的清朝,离现在最近,乾隆的知名度也比较高。特别是七下江南,让南方的百姓能够一睹“天颜”,绝对是最大的大事儿。所以,各种人都会怀着各种心理去编排各种故事。

最后,看了看一些回答者,回答的结果都在说乾隆下江南期间发生的故事,我不知道是不是在《戏说乾隆》里的桥段。但根据以往的各种传说,无非是“继续消费乾隆的母亲是谁”这个争论。

小说就是小说,不需要历史依据,特别是武侠小说。文艺是文艺,历史是历史,把文艺当历史的人只是小孩子儿而为。

在回答“包拯死后为何展昭就消失了包拯去世后,展昭为何一夜之间消失无踪,他究竟去了哪里呢”“康熙王朝中,苏麻喇姑被活埋前,太监们为何要在她头上倒石灰”“康熙驾崩当夜,雍正就赐死了随侍康熙60年的心腹,这是什么原因”“包拯一生忠义,为何狠心含泪斩杀公孙策”等问题时,我都说过一个观点:

即使是正规的历史剧,也不能当历史。它的有限的历史事实,也会被编剧根据文艺创作的规律去进行:添加删减、转换挪移(例如《走向共和》中把同治皇帝造圆明园被木材商欺骗,挪移到20年后翁同龢身上),甚至为了主要人物而去编造故事去烘托主人公(例如《走向共和国》为了表达甲午战败不是李鸿章的个人责任,而胡编乱造李鸿章为了反贪腐整顿军纪杀死自己亲信黄瑞兰)等。

所以,对于文艺作品,无论打着怎样的历史旗帜、穿着什么样的历史的外衣,都不是正经历史,都不能信。

信的前提是你得经过历史查证才能信。否则,拿着所谓历史剧去当历史四处炫耀,只会让懂行的人笑话。

乾隆作为活着的次子,没有必要去“狸猫换太子”

乾隆生于1711年,但在其前面有弘晖(1694—1704年)、弘昐(1697-1699年)、弘昀(1700-1710年)、弘时(1704—1727年)、弘历(1711-1799年),同年还有弘昼(1711-1770)。乾隆是老四,但前三个都在1711年之前死了。所以,弘历应该是活着的老二、比其小三个月的弘昼是老三。

那么,当时的胤禛又不知道自己会当皇帝,又不知道乾隆几岁后会得到康熙的喜欢,这些都是在此之后的历史,我们知道,当时的胤禛可不知道。所以,他有必要去调换个儿子吗?他也不缺儿子呀。

如果是长子完全有这种可能。

虽然这是文艺创作,是编造。但既然要编,总得编得像模像样。空穴来风,也得有“穴”呀。这个“穴”就是乾隆的母亲是否是汉人。

雍正二年,康熙第12个儿子的笔误,造成乾隆生母之谜:之后派生出满人—汉八旗—汉人,直至出现乾隆是汉人的故事流程。而乾隆是汉人的说法是从晚清开始的,前两种则在雍正、乾隆时期就已经出现

雍正二年二月十四日,雍正册封年羹尧的妹妹年氏为贵妃、格格钮祜禄氏为熹妃、格格宋氏封为裕嫔,格格耿氏封为懋嫔。

但雍正传旨给12弟允祹的时候,出了问题。允祹为了自己方便一方面字迹潦草,一方面钮祜禄氏“简写”为钮氏。礼部接到草稿后制定“册封金册”的时候,官员们认错了,因为这次分封的四人中有三人都是“汉八旗”出身,即年氏、耿氏(弘昼的母亲)、宋氏。

允祹

为此,礼部就认为“字迹潦草的钮氏”是“钱氏”。由此制作了“金册”。等发到钮祜禄氏的时候,才发现问题。

六月份,宗人府上疏奏允祹的错误,请求雍正给予处罚:贝子允祹,将圣祖仁皇帝配享仪注及封妃金册,遗漏、舛错,应将允掏革去固山贝子,降一等,授为镇国公。(雍正)从之。这份记录在《雍正实录》就可以找到。

紧随其后的就是“丑女李氏”一说,这还引申出了“乾隆到底是在雍和宫出生还是在承德避暑山庄出生”的争论,这一争论直接关系到“丑女李氏”是否是乾隆的母亲。

从汉八旗到纯汉人,只不过是我们汉人中某些人的阿Q精神而已:汉八旗我认为已经不是汉人了。

在当时,汉八旗和满人的妃嫔都具有继承权。例如康熙的母亲佟佳氏,就属于汉八旗。汉八旗本身的汉人无论在风俗、信仰、行为方式都已经满化。

其本身都不愿意承认汉人,例如佟国纲在康熙二十七年就称,自己本身就是满人,是明朝人欺骗引诱祖先才进入汉地……

其最终,佟佳氏仍然隶属于汉八旗中的各旗。但是对于“反清复明”的个人、组织可不会管这些,既然你属于“汉八旗”那么,就可以以“汉人”身份挑动反抗精神。雍正的政敌们也会以此作为攻讦目标。

最后一个海宁陈氏,基本不用批驳了。

因为,孟森先生在1937年、郑天挺先生在1944年,已经驳斥了这一观点。金庸先生也早知道这一观点。所以,在《书剑恩仇录》的“后记”中也专门声明:乾隆和陈家洛是亲兄弟“是我的杜撰”。

书剑恩仇录

所以说,作为明清史大家的孟森先生的结论,在史学界基本形成共识,与海宁陈家没关系。

综上乾隆的母亲即使有争论,也是在汉八旗和满人之间争论,但汉八旗在当时已经不再认为是汉人。跟我们没啥关系的。

李莲英的一生,可以说是权倾朝野,26岁的时候便已经成为了慈禧所在的储秀宫掌案大太监,这个职务通常要进宫30年以上的人才能当,而李莲英进宫才17年。他之所以能当上,不仅是因为能力出众,更因为他情商高,能得到慈禧的宠爱。

他之所以当太监,就是因为家里穷,而且年龄也合适。大哥年龄大太了,三个弟弟又小。有的野史说李家将李莲英送进宫,是因为曾经有人算命说他是个灾星,要不出家,要不然就进宫成为太监。

首先,一般家长不会相信这种话,即使是在那种年代,也不可能完全相信算命先生的话。再说了,如果相信了这种话,第一选择也应该是出家吧,成为太监不是每个人都能承受的。

就这样,9岁的李莲英因为家庭原因进了宫,开始了他的传奇一生。

慈禧太后权力欲很大,但权力越大,也就意味着她会很孤独,很多人都怕她,但是李莲英却坚持了下来,如果不具备极强的心理素质和超高的情商,这不能胜任这种工作的。

李莲英受慈禧的喜欢,宫里宫外都去攀附他,但他从不自傲,仍然友善的对待其他人。

有一年他奉慈禧的命令和奕、李鸿章去视察海军,李莲英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前去的,这是清代首例。

身份如此重要,李莲英却非常谦卑,他坚持住在弈的套间里,不和任何官员接触,白天只是在弈面前站班伺候,拿着七王爷的长杆烟袋,提着大烟袋荷包,恭敬地站在一旁。

其实在船上,别人给他准备好了豪华船舱,可他不住,只是一路恭顺地跟着奕等人。

晚上,他预备好热水,主动给奕洗脚。他这么做可把这位王爷给感动坏了。回来以后,奕止不住地夸李莲英,慈禧也感到脸上有光。

而在宫中,李莲英也不去欺负其他的太监宫女,平时他们犯了错,李莲英都尽力维护,所以很多人都愿意跟着他。

李莲英没有子女,而且他认为钱乃身外之物,给人钱财从不手软。李莲英在母亲没去世的时候,就立了遗嘱,把财产都给了他的四个兄弟和两个妹妹,并嘱咐他们:钱大祸也大。

慈禧死后,李莲英为她守了100天的孝,不论李莲英是怎么想的,他还是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起码在许多人眼里,他这么做也对得起“忠义”二字。

守完孝后,他自知没了后台,许多人都容不下他,毕竟再圆滑的人也不可能做到让所有人都满意。于是他向隆裕皇后请辞。

为了让隆裕同意他的请求,李莲英把慈禧赏赐的所有宝物都献给了隆裕,一共7大盒。他说:这是皇帝家东西,不应该流入到民间,我小心谨慎地保存了几十年,现在年老体衰,乞求离开宫廷,所有这些宝物,一并奉还。

隆裕果然很感动,再加上他又自愿为慈禧守孝,所以他在走之前给隆裕留下了好印象。后来李莲英去世,隆裕按照大臣的标准赏赐了他2000两丧葬费用。

也就是说,他从一开始就为自己想好了退路,所以才一直收藏着所有的宝物。

就这样,李莲英全身而退,如他来的时候一样,静悄悄地走了,没有跟任何人打招呼,至于出宫后的安身之处,他也不与外人提起,非常的低调。

太监,古代中国的畸形产物,他们也常常扰乱后宫秩序,而始作俑者却是当时的统治者们,为了保证自己的利益,所以才有了太监。

无论李莲英是否弄过权,他都从当时的3000多太监中脱颖而出,而且还全身而退,他的才能和情商是值得学习的。

关于名人谈算命,为什么却在自己走后让人把算命先生杀掉的介绍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太守请人算命,刚看一半算命先生说恭喜宰相,等看完后却转身就跑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