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秀逗的小师弟算命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快要失传的粤语歇后语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holle树先生 什么意思谁看过冯唐的万物生长,写看书评参考一下快要失传的粤语歇后语简单说来就是一部精神病人养成记。从树的爸爸失手杀掉他的哥哥,开始揭露家庭教育的悲剧,侧面批判80年代社会风气的极端,一面是改革开放接受新文化的影响跟冲击,一面又是社会原有的保守,最终造成树的哥哥之悲剧,关键词80年代的流氓罪
树的回忆跟梦中出现父亲的形象从来都是冷酷严肃的,令人感到恐惧,树也是及其紧张害怕的。电影后来出现树把父亲掐死的画面,那应该是他潜意识里对抗挣扎而不是过去的痛苦回忆,因为在树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已经死了
在树的印象中哥哥是很快乐亲近的,总是给与他鼓励跟指引。注意哥哥的打扮,发型是当年最流行的批头士发型,蛤蟆墨镜,加上有些浮夸的动作,这在现在给人一种浪荡青年的感觉,但也很可爱,但是在八十年代却是非常令人诟病的,这是反映两代人意识形态上的代沟及当时社会发展下的阵痛与伤疤,树的哥哥便是社会发展下的牺牲品
在树长大之后,跟他一起长大的有几个混得还不错的,有的成为了民营企业家,有的开办了自己的补习学校。而这些人,各自存在道德上的缺陷,或是张扬跋扈,霸道蛮横,或是风流放荡,对妻子家庭不忠。这些又从侧面揭露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表面风光之下的阴暗,批判社会风气的堕落与腐朽。
树表面上在村里跟谁都搭得上话,其实却没有什么朋友。他是边缘而孤僻的。村里的人多少都沾亲带故的,所以大家表面上对待树还是比较客气的,也是为了大家面子上都好看一些罢了,这就是中国社会的“面子文化”。光头因为树不小心踩了他的鞋子故意为难他,甚至逼他下跪的事发生一点也不意外,事实上树在心里也很清楚自己的地位。树一直被边缘,被歧视,却只能忍着装着毫不在意。大家其实很看不起树,却依旧“树哥”长“树哥”短亲昵的叫着,这一切,都是为了那所谓的“面子”。树的内心是相当压抑的,一方面他渴望被大家尊重,渴望与大家走到一起,但终究还是被现实毫不留情的边缘化。
树与小梅的爱情是苦涩的。两个人之间没有那种少男少女之间对爱情天真与浪漫的憧憬,仅仅是都最现实而无奈选择了对方。像树这样没有事业,甚至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长相也不出众的大龄男青年对爱情根本没有太大的奢望。他唯一渴求的仅仅是中国人传统的娶妻生子,让自己体面一些罢了。所以在结婚的时候因为没有借到他渴求的婚车他愤怒了,他很不甘心。别人都能奔驰宝马,自己想要辆皇冠都成了奢求,他内心压抑的愤懑爆发了。而像小梅那样的生理有缺陷的状况自然也好不到哪去。两个都是处于底层的人,都是保守辛酸的,我们都希望能看到他们或许会有一些惺惺相惜,携手共创甜蜜平凡的生活,而这些都没能成为现实。其实双方内心都是挣扎的,都不大看得上对方,又都无奈,只能向现实妥协。树与小梅的之间的爱情,表现了底层人物在现实压迫下对生活的无奈与挣扎。树在结婚的时候疯了一切显得那么突兀。令人十分遗憾,特别是对他后来的幻觉与现实的交叠不能理解。原以为不幸的小人物终于可以迎来自己的小幸福的圆满结局也破灭了,但对于树,这或许并不是最差的结局,至少,他看到了他所期望看到的,最后幻想着与小梅一起携手奔向了幸福的生活而不是继续向残酷的现实妥协、做最无奈的选择,忍痛不言,借烟酒麻痹自己,强颜欢笑。
对于小梅这个角色,可能给大家的印象就是相当羞涩,单纯,令人同情与怜爱。其实里面有很多令人玩味的东西。小梅的“羞涩”其实也是对于树的防范,刚开始小梅也是嫌弃树的,但是她的条件确实很难找到更好的男人,最后依旧被树的老实诚恳所打动。树最初找小梅动机也无非是一个大龄单身年青年对于女性的渴望,而不是单纯的对于爱情的期盼。所以说两个人刚开始是无所谓爱情的,无非都是各自的无奈选择。有两个细节不知道大家是否注意。就是小梅其实是会抽烟的,在跟树约会的那一次,她表现得很熟练。第二,是小梅其实对那种事也是很有经验的,结婚洞房的时候,树已经进入了“冥想状态”了,她竟然能够主动把事给办了,这种能力绝非是天赋没有经验是不可能如此熟练的办到....这一下子颠覆了大家对小梅清纯羞涩的印象,其实小梅这个角色还有隐情。大家要注意她工作的地方就能猜出一些端倪。“盲人按摩”,对于按摩保健这个行业在国内的很多潜规则,就不详细述说了。而且小梅虽然是个聋哑人,但是长得并不难看,也应该有男人对她产生兴趣,事实上树先生最早对小梅产生的也不过是那个意思。所以小梅很有可能就是一个在无奈生活中饱受欺凌,挣扎而不幸的“失足妇女”。所以她不相信爱情。她并不容易被打动。
树不相信爱情是因为他的软弱跟无能,他没有能力去追求自己渴望的爱情。小梅不相信爱情是因为自己的不幸跟曲折的经历。
说道最后,《树》这部片子其实就是一个茶几,上面摆着各种各样的杯具。但这部片子最大的优点并不是这些隐藏着的内涵,而是它把这些杯具渲染得五颜六色,令人看不出悲伤与绝望,只觉得一种淡淡的凄凉、苦涩却又回味悠长。要看懂它,了解那些所谓的“真相”其实并不重要,更要体会它。画面回到最后,树先生牵着媳妇一起奔向了美好的新生活...
从朋友处听说<<万物生长>>这本书如何如何时,没有一点概念,连迟疑都没有。及至翻阅看到二十分之一时,觉得他口腔上很有感觉,有一点王小波,有一点王朔。看到十分之一时,联想起了自己在医学院里成长的同样经历,不禁自责:你看人家,写东西的时间比你少,写的东西还比你好,人家多牛叉,医学博士又MBA,还英文遛耍得要命,以往我还以“弃医从文”而自得,现在看来,有冯唐梗阻在那里,洒家的心脏病永远好不了。看到五分之一时,我的心里才不那么堵了,这丫写起小说来也一样犯傻,写着写着就逞强,警句酸言冒泡泡,不经意间荡开一笔却收不回来,组织情节的能力简直象个卖白菜的。这一点他自已在后记上也承认:“本来想写出一个过程,便是只写出一种状态。本来想写出一个故事,但是只写出一段生活。本来想写出一个可爱的人物,但是这个人物总体上沾沾自喜、自鸣得意,一副欠揍的样子。”石涛说他再也不给新人出小说了,他要歇一歇,可是他读到冯唐的东西时觉得比石康的还要好,又忍不住给出版社做了一回掮客。石康的东西我也看了,他的几部曲码在那里也是一种高度,我跟他在三里屯酒吧里相逢过一次,觉得他彬彬有礼,小伙子长得又帅,是迷死人不偿命的那种,不免对他产生普通同性间的好感。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对他的东西说三道四的原因--见到了下蛋的鸡,对蛋就没有兴趣了--可贵的是,除了从文本的角度,我对冯唐一点认识都没有。在这部小说的写作中,冯唐的贫嘴三流、叙述二流、每每关键时候的意象一流,至于文字魅力,绝对独步天下。在这里引入对“文字魅力”的探究,盖因为文字确有魔方的魅力,对有些人来说,一辈子都玩不转六个面,但有人就是能在两分半钟的时间内砌好六个面,让六种颜色归位。我相信,要是有译本出现,这本小说的成就要大打折扣。冯唐写了他的乱七八糟的成长状态,并且他把这本书献给母亲。幸亏不是献给天下的母亲,愿意去读这本书的母亲除了同属知识分子之外,天下不会有第二个,这一个就是他自己的看起来咋咋乎乎的“咱妈”。但是,冯唐毕竟试图去道破成长的奥秘,并且看他的努力还准备一“书”以弊之。他攒着劲往一处使,他回忆的结果却是沉溺于成长的黑洞之中,文字的润滑剂并未让他在“满足读者阅读期待和还原生活之间”选择前者,他说自己“徘徊许久,最后选择了后者”。他认为,“即使造出来时间机器,重新过一遍充满遗憾的年少时光,不完整的故事还是不完整,混蛋的地方还要混蛋”。在最后一个章节也就是第二十三章“洗车”中,那个“自称”秋水的男孩说:“我的故事讲完了。”而我说:“没讲完,后来呢?”然后在追问下故事有了收笔。冯唐的写作经验到此为止才露出了拙劣,一个很带情绪的成长故事,让读者浸淫许久在这里却发现主人公不是作者,未免不汗饮,未免有被捉弄的感觉。至于是为了扫尾,还是为了方便,那是他的事。他这样一搞,我们就不得不让医科大学管宿舍的大爷来敲门,让他直的地方发软,头皮发硬。以此警告他下不为例。写书评最致命的危险是要表态,一表态要么有吹捧的嫌疑,要么就是在捧杀某位官人。而大棒加胡萝卜的政策也一直在书评写作中屡见不鲜、屡试不爽。冯唐和<<万物生长>>也将在这万劫不复的情形下获得洗礼。但是很显然,嗅他还是臭他,他都不会上心,说了也是胡说,你自己读。非纯粹时代的小说——读冯唐《万物生长》祝勇《万物生长》是一部非传统意义的小说,它讲述一群学生在医学院学习期间的经历,但是,小说的诸多要素都被作者冯唐无意识地忽略,或者有意识地排斥掉了。在这部小说里我们找不到完整的故事情节,也没有牵动人心的冲突高潮,那些试图在故事中寻找乐趣的读者无疑都会失望,但是这部小说并非因此就显得枯燥,读来依旧令人兴趣盎然。医学院的生活,读者大体能够想象,除了试管就是切片,然后是一大堆由化学元素的名称组合而成的药名,看上去不像治病救人的药物,倒有点像化学武器。如果一个人的生命程序被某种无形的公式所事先规范和确定,没有变化的可能,从这一头就可以望见那一头,这样的话,不仅所有的算命先生都得下岗,更重要的是,这种单调琐碎、稳定持久的折磨比起短暂的锐痛更加残忍,尤其对于那些年轻的鲜嫩的面孔而言。作者的才华表现在他能够在乏味的现实中寻找出生趣,由对人的生理组织的研究转化为对内在灵魂的关注。生活可能是灰色的,但是观察灰色也可能成为一种癖好,何况在光怪陆离的色谱中,灰色也许是一种别致的色彩。应当说,是这种空洞的生活给冯唐提供了调侃的素材,否则年轻人特有的机智就会被浪费,那尚未泯灭的渴望,也就无从证实。那些老医生和老教师成了他们的背景,成了他们生存状态的象征。他并非真的嘲笑他们,而是在嘲笑自己的未来。他表面上是解构,玩世不恭,不承认现有的秩序,但是冯唐骨子里是认真的,对青春和爱情满怀忠诚,企图在虚假和混乱中悄然搭建通往真实的楼梯。即使很多年后,命运篡改了他们的面容,他仍会深情地追忆:“此时我们会想念燕园那些看得见月亮和星星的稳秘所在,那种阴阳不存在阻碍的交流,天就在上面,地就在脚下,我们背靠大树,万物与我们合一。燕园留下惟一的缺憾是,我们当时没人懂得如何叫床,我们的极乐世界静寂一片。隐秘所在不隔声音,我们需要嚎叫,但是我们的手捂住对方的嘴。”尽管这部长篇带有若干“生活流”痕迹,如前文所说,试图把作品从故事中剥离出来,取消那么多巧合和悬念,而维持生活本身的形态,也就是说,生活有着怎样的步调,小说就以怎样的步调前进,但是,我们仍然能够看到作者对于作品的推动作用,如果它完全是生活的简单翻版,或者是技术层面的制作,那么它是不是“作品”,都值得怀疑。如果说这部小说有什么特别之处的话,我想主要在于作者对于趣味的关注以及语言上的建树。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对趣味的关注超过了对事物本身的关注,因而这仍然是一部带有强烈的主观因素的作品。无意义的生活流程,在他的叙述中获得了意义。我想起欧阳江河的诗:“一群无可救药的唯美主义者,依靠对虚构事物的信赖推动生活。”(《雪》,见《谁去,谁留》,湖南文艺出版社,一九九七年版)读完小说,给人留下最深印象的并不是事物(事件)的清晰线索和真实形态,而是他的观察与感受,他的描述语言完全可以脱离情节而具有独立的价值,可以像周星驰语录一样在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比如他形容人的雅好:“花间喝道,煮鹤焚琴,吃西施馅的人肉包子。”以及对某种关键时刻的记录:“如果这时候,我伸出食指去碰触她的指尖,就会看见闪电;吐一口唾沫,地上就会长出七色花;如果横刀立马,就地野合,她会怀上孔子。”这部小说在忽略了结构与技法之后仍能给我们带来阅读快感,它明显带有七十年代后的特征。或许有人会对这部作品是否具有小说身份产生怀疑,也许将这类自传性作品归为散文更好。是坚持将故事视为小说的第一要素,还是认为小说可以存在变数,还有拓展的可能性,会对这部书做出截然相反的判断。但是这并不重要,这既不是作者的事,也不是读者的事。小说是否成功,从不取决于它采用的是传统手段还是非传统手段。像作家周晓枫所说,如果我们觉得一朵花是美的,何必在意它是什么科的、有什么样的细胞结构呢?甚至,我们更需要神秘的美。自昆德拉以来,议论可以大幅度介入小说表现,即使在传统小说的家族中,雨果亦曾在《悲惨世界》里以整整一卷的篇幅写巴黎的建筑,可以单独成为一部建筑学建专著。就此话题与作家乔良闲谈时,乔良有一个提法令我心领神会,就是“非纯粹时代”。由于世界日益联结成一个紧密的整体,事物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世界已经进入“非纯粹时代”,那么,在文学领域,文体界限的模糊,体裁特征的淡化和交互融合,自然也算不上耸人听闻。
阿乜水:
阿超着裤——局住黎(行不通的硬来)
阿崩养猫——转性
阿崩吹箫——嘥气
阿崩叫狗——越叫越走
阿兰嫁阿瑞——大家累斗累
阿驼行路——中中地(意为甘居中游)
阿陀瞓棺材——死都唔掂
阿驼卖虾米——大家都唔掂(因为阿驼和虾米都是弯着腰的)
阿茂整饼——无冇果样整果样(没那种款式偏要做那种款式,形容多此一举)
阿聋送殡——唔听你支死人笛(聋子去送殡是听不到哀乐的,死人在粤语中有语气助词的作用)
老公老婆:老婆担遮——阴功(功和公同音)
老公泼扇——凄凉(凄和妻同音)
老公荷包——夫钱(肤浅)
关于死:抬棺材甩裤——失礼死人(字面好理解,死在这里也是加强性的助词)
殡仪馆大减价——抵死
纸扎公仔——有气无神
棺材顶烧炮仗——吓死人
寿星公吊颈——嫌命长
撒路溪钱——吸引死人(很吸引人)
棺材铺拜神——想人死(字面意思)
三字经笑骑骑——放毒蛇
识少少——扮代表
周身旭——扮忙碌
有早知——冇乞儿
静鸡鸡——认低威(静悄悄的认栽给人赔礼道歉)
出嚟威——识抢咪(出来混要懂的把握机会上位)
趁佢病——拿佢命(字面是趁他生病的时候要他的命,赶尽杀绝)
奀奀脚——等人约
人工高——冇秘捞(秘捞,秘密地去做兼职也。不用做兼职也可以赚很高的工资)
和尚/神仙/阎罗王问和尚借梳——多余
和尚担遮——无法无天(法和发同音)
非洲和尚——黑人憎(讨人厌)
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灶君跌落获——精神(蒸和精同音)
年三十晚谢灶——好做唔做(年三十晚灶君是要上天庭向玉帝告状的,实在不应该多谢他)
雷公劈豆腐——稳软的来虾(虾意思是欺负,专挑软弱的来欺负)
铁拐李踢足球——一脚踢(形容工作一个人全包了)
阎王殿大罢工——冇鬼用
阎罗王嫁女——揾鬼要(鬼都不要,谁要)
阎罗王招工——揾鬼黎做
神台猫屎——神憎鬼厌
神仙放屁——不同凡响
天堂尿壶——全神贯注(好传神啊,有木有)
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厨房是个“好咸湿”的地方
豉油樽盖——又咸又湿(形容人好色)
灶头抹布——咸湿(咸湿,下流也,咸湿佬即是下流坯子色情狂的意思)
厨房阶砖——咸湿(请参考灶头抹布)
番薯跌落灶——该煨(这下死定了)
豉油捞饭——整色整水(形容人很造作)
豉油辣椒酱——你想点就点(点和蘸同音)
风吹鸡蛋壳——财散人安落
隔夜油炸鬼——冇晒火气
火烧猪头——熟口熟面(指人很眼熟)
海底石斑——好瘀(鱼和瘀同音,意思是很糗)
倒挂腊鸭——油嘴滑舌
冬前腊鸭——得个睇字
蒸生瓜——神神地(神神地是指瓜未熟而不着牙)
藤条焖猪肉——Fit到漏油(Fit是英文,形容衣服等很配得上人)
卖鲩鱼尾——搭嘴(搭讪的另一讲法)
咸蛋滚汤——心都实晒
鼎湖上素——好斋(鼎湖,广东肇庆名胜)
各种屎屎坑关刀——文又唔得,武又唔得(文与闻同音,武与舞同音)
屎坑石头——又臭又硬
投石落屎坑——激起公愤(粪)
肥婆坐屎塔——佮佮嵌(屎塔,马桶,佮(tap1)是形容词,意思是结实,密实,牢固)
屎坑三姑——易请难送
各种佬单眼佬睇老婆——一眼睇晒
潮州佬拉二胡——自己顾自己(拟声)
盲公食汤丸——心中有数
肥佬着笠衫——几大就几大(笠,套起来,笠衫,套起来穿的衣服,其实就是T恤,几大就几大,放手一搏)
卖鱼佬——有声气(声气和腥气同音。声气,消息也,指某事有成功的希望了)
卖鱼佬冲凉——无声气
啲打佬跌利是——白谷
喃无佬跌落屎坑——无晒符
光棍佬教仔——便宜咪贪
泥水佬开门口——过得自己过得人
无鼻佬戴眼镜——你紧佢唔紧
形容女人的':十月芥菜——起心(形容女人对男人起爱意)
飞机火烛——烧云(销魂)
萝底橙——冇人要
有段故:市桥蜡烛——假细心
(心和芯同音。清末民初时期,番禺县市桥镇有间做蜡烛嘅作坊,老细冇良心,为左悭成本赚多啲钱,竟然偷工减料、粗制滥造,执番啲人的废弃嘅旧棉胎、烂棉衲,用啲污旧嘅棉絮搓成较粗嘅棉绳,嚟做蜡烛嘅芯。为左掩人耳目,露出蜡烛头点火嘅一小段烛芯,就用又白又幼细嘅靓棉纱嚟做。顾客一见,哇,芯细蜡多噃,你又买我又买。点知返去点着用嘅时候,先至知道畀人揾笨)
豆腐佬担梯——成左例
(典出封建时代的科举考试,那时广州府城学宫是府试放榜的地方,学宫旁有一间豆腐店,有一次,贴榜人忘了带梯子。名登榜首的刚好是豆腐店老板的本家,所以这老板欣然扛梯子前来帮忙,从此以后成了惯例,每次放榜,官方都要豆腐店老板扛梯,故有此说)
邓穿石——陪衬嘅
(伴郎又叫戳穿石。昔日农民把育成幼猪或中猪上墟集出售,猪在担挑一端,另一端则找来相约重量的石头,凑成担子前后重量均匀,方便挑动,这石头因此称为“戳猪石”。在墟集,猪只卖出了,那石头也没用了,大可舍弃不理,而这点与伴郎的作用相似)
三元宫土地——锡身
(相传三元宫的土地神像是用锡铸的,锡音在粤语中有爱惜的意思)
陆荣庭睇相——唔衰摞黎衰
(1916年8月间,广西军阀陆荣廷任粤省督军,并曾兼任两广巡阅使,权倾一时。一次心血来潮,穿上一身贫苦大众的服装,衣衫褴褛的走进算命馆“睇相”,想试探一下睇相先生的眼力以取乐,却被相士“小神仙”一语道破天机,说他“唔衰摞嚟衰”。意谓他本是个显赫一方的大官,缘何扮成穷人模样,不衰而偏要装成衰样。后来人们就把好好的事情而弄到衰坏的境地谓之"陆荣廷睇相")
打烂沙盆——问到笃
(由于“璺”跟“问”语带双关,故后来一般将“璺”写作“问”。因为沙盆破裂后,裂痕会一直到达底部,引申寻根问底的意思)
剩下的不分类了,按字数排下序吧:三字:
周身刀——无张利(有很多技能,但没一样精通)
无星称——唔知斤两
无钩称——得把声(声与星同音)
菠萝鸡——靠粘
沙湾何——有仔唔忧无老婆
礼义廉——无耻
船头尺——度水(问人拿钱)
鱼片粥——岩岩熟(岩岩,刚刚好;刚刚好熟了)
火麒麟——周身瘾(周身瘾,某人浑身散发着王八之气,很嚣张很欠揍的样子)
隔夜茶——赌(赌与倒同音)
炮仗颈——唔爆唔安落
甩头笔——唔舍得(舍与写同音)
山草药——噏得就噏(噏,讲。讲话不负责任,满嘴跑火车)
四字:
断柄锄头——冇揸拿(没有把柄掌握,没把握了)
猫儿洗面——系甘椅(意思一下)
飞机打交——高斗(形容人眼角高)
黑白天鹅——日哦夜哦(形容人很啰嗦)
偷鸡唔到——蚀渣米(搵唔到著数仲蚀晒底)
湿水榄核——两头唧
无掩鸡笼——自出自入
田鸡过河——各有各游
无耳藤急——靠托
枕头木虱——包咬颈(准保跟你争论,过不去)
生仔姑娘——话唔要又要
单料铜煲——一滚就熟
茶瓜送饭——好人有限(意思是指茶瓜的性质平和,连病人也可食用)
冷巷堦砖——阴湿
隔年通胜——唔值钱(过期货,不值钱)
幡杆灯笼——照远唔照近(灯下黑。照,也指关照,有时指不会做人关照疏远的人多过关照亲近的人)
年晚煎堆——人有我有(煎堆,广东过年食品,旧时过年每家每户必备)
秀才手巾——包书(书与输同音)
狗上瓦桁——有条路(形容男女有染)
牛皮灯笼——点极唔明
护照照片——出洋相
湿水棉花——冇得弹(无可挑剔)
床底破柴——撞晒大板(破柴即砍柴,碰大钉子了)
纸扎下巴——口轻轻(说的话没分量,或轻易许诺不可靠)
火烧旗杆——长叹(叹和炭同音。字面的意思是火在旗杆上烧,人无可奈何,其实广东话叹在大多数时是享受,如叹世界,长叹也就是有很长的时间去享受)
生虫拐杖——靠唔住(靠不住)
十月蔗头——甜到尾
隔年通胜——唔值钱
平洲奶妈——赚个肚
蒙古大汗——忽必烈(被打到屁股开花)
水瓜打狗——唔见紧桷(意同肉包子打狗)
瓦檐狮子——肋到满(再厉害也就是个装饰)
冇耳茶煲——得把口(形容人只说不做)
五字:
陈年中草药——发烂咋(发脾气,无理取闹)
细佬哥剃头——就快就快(快了快了)
白鳝上沙滩——唔死一身潺
太公分猪肉——人人有份
老举埋年结——算鸠数
哑巴食黄莲——有苦自己知(或有苦讲唔出)
秀才遇著兵——有理讲唔清
财到光棍手——一去无回头
亚妈系女人——唔使讲都知
海军对水兵——水斗水
飞机撞纸鸢——有咁岩就得咁
乾隆王契仔——周日清
夜晚食青瓜——唔知头定尾
乌鸡啄乌豆——乌啄啄
法老王个妹——发老姣
沙蝉跌落地——粒声唔出
鼻哥窿担遮——避无可避(避与鼻同音,无与毛同音)
水兵对水手——水斗水(自己人打自己人)
孔夫子搬家——全部输(书)
铁木真打仔——大汗耷细汗(耷意思是打人)
老鼠尾生疮——大晒有限(形容人的权力是有限的)
冇毛鸡打交——啖啖到肉(形容人打架打得狠)
黄皮树了哥——唔熟唔食(专门坑骗熟人)
冷巷担竹竿——直出直入
麻布做龙袍——唔系果种料
番鬼佬月饼——闷极(mooncake)
跪地喂猪乸——睇钱份上(看钱份上忍受委屈)
鸡食放光虫——心知肚明(鸡吃萤火虫)
六字:
醉酒汉数街灯——不知几盏
白云山一担泥——眼阔肚窄
风吹皇帝裤浪——孤鸠寒(形容人很吝啬)
洗脚不唔抹脚——系咁揈(读fing6,意即甩)
六字以上:
七个铜钱分两份——唔三唔四
四张白纸画个狗头——好大嘅面子
秀逗的小师弟算命和快要失传的粤语歇后语的问题分享结束啦,以上的文章解决了您的问题吗?欢迎您下次再来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