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星座分析 > 文章页面

哈尔滨平房区算命 谁知道武汉与哈尔滨,两座城市几种风情

亚洲有一条步行街,哈尔滨中央大街,充满异国风情

本文目录

中秋节的由来简介谁知道武汉与哈尔滨,两座城市几种风情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国最美夜景城市大PK,快来看看谁最美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节的由来

在中国的农历里,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它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全国众多民族中的传统文化节日。此夜,人们仰望天空如玉如盘的朗朗明月,自然会期盼家人团聚。远在他乡的游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大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迅雷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至于中秋节食月饼这一习俗的形成则是在明代。明代文学家田汝成在《西湖游览志余》中写道:“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明代史学家沈榜在《宛署杂记》中描述北京中秋月饼盛况时写道“造面饼相遗,大小不等。饼中以果为馅,巧名异状,有一饼值数百钱者。”书中还介绍了当时的制作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北京皇宫中供月使用的月饼“从下至上直径尺余,重有两斤。”后来随着历代的演变,月饼的品种及花样越来越丰富,制作工艺更新,风味更多,八月十五吃月饼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北宋,八月十五夜,满城人家,不论贫富老小,都要穿上成人的衣服,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南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意。有些地方还有舞草龙、砌宝塔等活动。明清以来,中秋节的风俗更加盛行,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是去年还是前年,当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综合实力十强城市,哈尔滨上榜,武汉落榜。当时记得在城市论坛上还为此争论不休。哈尔滨地处东北,再往北基本就是大城市的盲区,没什么事,一般南方人是很少过去的。从武汉至哈尔滨坐了整整28小时的火车,目的就是想看看铁路沿线发展的情况。火车上,说话的基本上是东北人,到了沈阳长春,火车上的人都下得差不多了。

哈尔滨,感觉有些像汉口。武汉有长江,哈尔滨有松花江。两地都有抗洪纪念碑,而更相同的是,基本上这个碑就是步行街的入口处,哈尔滨是中央大街,俄罗期人修的,汉口是江汉路。从松花江的江北看哈尔滨市区,与武昌看汉口异曲同工。曾经和一位辽宁的网友聊天时谈到,她说哈尔滨是座贵族城市,骨子里的贵族。感觉确实如此,哈尔滨的女孩穿着都比较讲究。在火车上认识的一位哈尔滨的人,他说武汉的女孩不怎么会讲究打扮。我说有是有,就是在汉口,武昌这边不行。哈尔滨的城市不大,一到晚上一些大型百货就关门了,这就给我们提了个难题,没有时间去买一些东西,白天有事情。不过试想一下,一个冬天占了全年最一半的时间的城市,怎么会有热闹的夜生活呢?

有些事情,不知是武汉的问题或是哈尔滨的问题,正因为如此,哈尔滨的消费确实很贵,打个比方,有天晚上溜出来去一个餐馆吃东西,普通意义上的餐馆,里面的菜贵得吓人,而更令人感觉奇怪的是,九点半钟如果再有人进门,老板就说,下班了下班了。有生意不做。这种现象在武汉感觉不可思议。也许是武汉的竞争太大,什么生意都做,都做低价,结果没有多少人赚到钱,而哈尔滨人轻松赚到钱了。

有人说湖北经济为什么落后,就因为贪图享受。当然,在哈尔滨我也没怎么见着很勤劳的人,两地的生活节奏也差不多,饮食很难知道,毕竟现在宾馆里的饮食,南北基本一体化了。黑龙江是个物产丰富的地方,从矿产资源到农产品资源,他的面积是湖北的两倍多,人口却只有湖北的一半。哈尔滨这座城市而言,在省内也算是庞然大物,另外还有个石油城大庆。湖北的物产是比不上黑龙江的,但是在农业社会的温饱应该没有问题。从火车上看过去,东北的农民多富有看不出来,不过他们的民居的确是个问题,在辽宁境内,都是一层的平房,矮矮的带着院子,在黑龙江境内,民居就有屋顶了,带着特别多的烟囱,有点俄罗斯的半点味道。整个东北,几个省份看起来还是有不少不同的地方。

哈尔滨最有名的风景区是太阳岛,有点类似于武汉的天兴洲,两者大小相当。但太阳岛很难看出是岛的样子。太阳岛座落在江北面,因此要过松花江大桥,太阳岛的入口那条路,绿化非常上档次,武汉还没有一条路,哪怕是景区的路比得上。风景区内非常多的俄罗斯人旅游,虽然从报章上看来,俄罗斯人过的是水深火热的生活,但是从衣着面貌等看来,中国估计还有近五十年的路要走(气质方面)。俄罗斯女人在哈尔滨的确是一道风景,使这座城市有点异域风情的味道。但是离异域还是有相当的差距的。哈尔滨的天气和武汉比,简直是天上地下,30度的天气在哈尔滨来说,报纸上整版都是灼热啊高温啊,其实放在武汉来说稀松平常。趁着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安排游览了太阳岛、索菲亚教堂,还有中央大街等。

现在南北城市面貌基本上同化了,从深圳到武汉,从武汉到哈尔滨,都很难看到有个性的建筑,相反农村的民居相差倒还很大。哈尔滨的城建来说,比武汉要好,大街小巷都实现了杆线入地,路面也很干净,工地不多,城市整体比较均衡,像我居住所在的中山路,路两旁还有行人椅,保存相对较好,火车站也不杂乱,感觉和城市其他地方没什么不同。但是哈市要小武汉一大截,当然,这个没有可比性。武汉的火车站,武昌站就不说了,就汉口站来说,从那里走到公汽站至少要走一公里还多的路程,而在这附近的公汽站台,还有为数不少的小偷,我差点就被偷了。出口处大喇叭不停地喊着要乘客注意,不要上当受骗之类,如果一个外地人进入武汉,听到这样大的声音,恐怕以为自己进入了小偷之城。杂和乱,这是进入武汉的第一感受,在火车站周边的地上,写满了办证的各类广告,一些算命的都坐在路两旁,火车站门口一排大嫂们拿着地图叫卖,再加上潮热天气……真是无法形容这种感觉。

当然,这是城市管理能力的体现。我也曾和哈尔滨的一位谈到城市建设的问题,谈到城中村的改造。像在黑龙江,很少看到民居能做到六七层的,但在武汉到处都是,他们依然是一层的平房,包括市郊,为什么黑龙江人就不懂得种房子赚钱呢?他说相反,这里的人们很希望拆迁来改变自己的居住状态。也许是湖北人精明过头,也许是黑龙江人大大咧咧吧。有人说全国的城市,火车两旁都差不多,我看不尽然,东北的火车两旁,比南方强多了,干净整洁,没看见乱搭乱盖乱建乱挂。我一直置疑武汉的城市管理能力,也许是有什么样的市民,就有什么样的政府吧。黑龙江人朴实,湖北人是精明过头,湖北人也的确难得管理一些,政府相对也无为,别说小巷,现在武汉的大街上杆线都还没入地,看起来真是抢眼球。像和平大道武昌段改造完了,杆线就更醒目了,一些杆线还到了路中央,杆了刷两圈醒目的颜色,就那样得过且过。是在等什么呢?

对于武汉的等靠要,我认为真的是一种观念上的问题。对于市民来说,武汉人在生活中老说自己的城市不好,而哈尔滨人却总认为自己的城市好。像哈尔滨的一位素不相识的火车上认识的人,甚至还发短信问我在那里习不习惯,听说我已回武汉时,还以为是对那里不习惯。而武汉对于他来说,虽然前一年很厌恶武汉,再过一年就慢慢习惯了,觉得还行。但是,我们怎么让武汉第一眼给别人信任、美好的东西呢?

中国一座美女众多的城市,不是成都也不是重庆,而是东北这座城市

联系我们

Q Q: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