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
算命先生百算百中被称为半仙,为何没有算对自己的人生三魂七魄丢了怎么找回请问关于算命的一个问题从古至今,算命先生就是一群神秘的人物,几乎古代的每一个朝代都有国师,而国师的任务之一就是算算国运。比如唐朝时期的袁天罡和李淳风,再比如明朝的刘伯温等等。而在民国时期,也有一个厉害的算命先生,叫做刘从云,是一个四川人。这个人在早期时候给人摆摊算命,算得很准,所以名字就一点点地流传了出去,被人们称为半仙。
实际上,这个刘从云用的都是一些如今看起来小儿科似的把戏,但是加上自己的语言渲染,就让当时迷信的人们感觉到神乎其神,所以就有很多人慕名而来,而他则是借助着这个,收了很多门徒,而实际上就是收了很多手下。后来,在刘从云过四十岁生日的时候,他就开始跟东汉末年的张角、张鲁一样,以帮派的名义成立了一个军队组织,名叫一贯先天大道,简称一贯道。
其实原本这些人也就相当于一个土匪机构罢了,但是有一个人将入后,这一切就变得不一样了,那时候当时的川系军阀刘湘。这就好比高衙内上了梁山一样。刘湘这个人很迷信,他曾经请过不少风水先生,但是因为最后都没有如他的愿,所以都给辞退了。而刘湘在见到了刘从云之后,可以说是相见恨晚,每次行军打仗都要先请刘从云算算,巧的是,刘从云还次次押对了。
其实,这个刘从云只是通过自己和信徒们的人脉,搜集情报,然后自己进行整理分析,把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告诉刘湘,另外刘从云不仅跟刘湘关系好,跟其他军阀关系也好,所以手里掌握的事情是非常多的,这就造成了他百算百中的情况。但是刘湘毕竟也算个政治家和军事家,在发现了刘从云的野心之后,立马而刘从云决裂了。
后来,刘从云去了上海,又凭借着自己各种各样的欺诈手段,在上海名声大噪。但是,刘从云终究不是一个正经的算命先生,他没有算到自己的人生。在解放战争胜利之后,刘从云经过了两年的逃逸生活后被抓捕了,他的种种行为最终是构成了反革命罪,成都法院判处他死刑,两年后执行。而刘从云这算是彻底知道了自己两年后的命运,所以每天都很抑郁,等着死亡的到来,最终他承受不了这种折磨,距离行刑前十个月病死了。
问题一:求帮忙,灵魂丢了如何找回,不懂的麻烦绕道。谢谢! 1、绝对不可能是灵魂丢了,因为丢了,人就没气了。应该是这样的:
2、人有三魂七魄,三魂:一为天魂(阳魂),二为地魂(阴魂),三为命魂(元神)。其魄有七,一魄天冲,二魄灵慧,三魄为气,四魄为力,五魄中枢,六魄为精,七魄为英。
3、若去世时,七魄先散(这个时候还可以救回来),三魂再散(这时一般人就救不回来了)。
4、生病时就是和魄散了,所以要用药物去阻止它散发;如果和魄和力魄散了,人体抵抗力就极差,就容易鬼上身。根据您说的这种情况,应该就是和魄和力魄轻微发散,需要招回来,但还不至于达到被其他东西附身的地步。
――其实这类情况,佛家诵《地藏经》最灵验;道家就需要招魂或拘魂回来。
问题二:怎样看出一个人丢了魂魄宣化上人讲解三魂七魄的现像上人:三魂七魄,像小孩子的样子,但是它单有一根,没有多根。它在人身上,所以人能言行动作,都是这个支使的。魂魄聚到一起,然后修成了,在佛教就是「佛」,在道教他们修就是「仙」。有的单单有眼睛,有的单单有耳朵,互相帮助的。能听的小孩子,就帮助能看的小孩子,互相可以通的。所以你修成了,就可以六根互用,耳朵也可以吃饭,也可以说话,这个很多你想不到的境界。
弟子:上人,您以前提到您有一个小徒弟到天上去玩,被魔王圈着,然后他就对您说:「怎么办?我不能回来!」这是不是他的魂魄有一些到那里去了?
上人:那是三魂七魄中,或者去一个,或者去两个,或者去三个、四个,都不一定。出去的,它又聚到一起了,不是还七个魄,或者三个魂,出去就合成一个。这个就是这么妙的,它是一股灵气嘛!
弟子:这个是不是修行的程度不一样,有的可以出去少,有的可以出去多?
上人:不出去好一点。尽出去游玩的也有危险,有时遇到魔,就给抓去了。把魂魄抓去了,这个人就傻了。***,人像个 vegetable(植物),都是没有魂魄的,魂魄被魔抓去了。魂就是鬼,修成了,属阳就是属神;再修好了就是仙;再修好了就是佛,都是这一个成的。
弟子:譬如一个植物人,或者有一个人,他的三魂七魄去了一些,虽然他的身体还在,那么这出去的魂魄,是不是又变成另外一个?
上人:不是变成另外一个,就是跟着魔走了。所以这个人有时候就明白一点,有的时候就很糊涂的。
弟子:一个修行人,他的三魂七魄去了一些,如果遇到佛菩萨......
上人:你若真修行,默默中都有护法。我遇到奇奇怪怪的人太多了,好像能出玄入牝的人,我遇到很多。你们没有遇到这种境界,都不认识,不知道。好像台湾那个跳童的,都是「五十种阴魔」的作用嘛!
弟子:他们是修到那个程度了吗?
上人:他们也往前修,也在立功嘛!也就像人似的,有的学好,有的不学好--不学好就做魔王的眷属。
宣化上人讲解佛弟子如何面对天魔及魔难
现在研究这五十种阴魔,我们恐怕五百种阴魔都会来的,所以你们各位把你们门开开,欢迎这个魔来捣乱来,那么虽然说是魔啊,他是帮助修道的,他不过在反面上来帮助,就看你到底志愿坚不坚固。你若真坚固,千魔不改,万魔不退,什么也不怕的,因为你无所求嘛!你在修行无所求,「到无求处便无忧」,你无所求,什么也不怕,怕什么?有的人怕鬼,为什么呢?觉得鬼很丑陋、很难看的,因为鬼啊,人人都知道鬼是人死了变成鬼,所以他就怕。可是没有人怕神,金甲神人也是很厉害的,可是人都不怕。孔子曾说:「敬鬼神而远之。」这是说你应该对他们恭敬,但不要接近他们,所以不要怕鬼,也不要怕神。
魔是我们修道人的一种考试,也是来试验试验,所以各位不要有一种恐惧心,你若有恐惧心,你就不想叫这魔来,他也会来了;你若没有恐惧心,他要来也来不了了。这是最要紧的秘诀,就是不怕。你若不怕,无所恐惧呢,这就是个正。正,什么都可以降伏的,邪不胜正。所以那个魔,他所怕的就是「正大光明」这四个字。你若能有正大光明,魔他也就循规蹈矩,也就向你叩头顶礼了。
问题三:假如人的三魂七魄丢了其中一魂或一魄要怎样才能知道呢/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怎么办呢人还真能丢了一魂一魄?那得看是在什么情况下丢的了吧我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需要时间慢慢调养,尽量让自己平静,保持平衡的心态,相信慢慢就能好了,再多吃点补品。魂先于魄,故魂魄为先,精神意气皆后起。魂:历劫轮回种子,为人为鬼.为圣.为贤.为善.为恶.披毛.带甲俱是他,未生时他先来,未死时他先去,破胞出头,哇的一声,既是魂入窍之时,此后天木气与先天元性相合,借假存真,不能独存。魄:借血气之灵,受尽气而凝结,生后七七四十九天始全,死后七七四十九天始灭。魂是迁移不定,轮回不息,历劫不坏的。魄则随身有无之。识神:受火气而生,也是魂之所出。浊精:受水气而生,也是魄所生。此为后天精.神.魂.魄。详见《河洛精蕴》 HCR-----惟元神真性,则超元全而上之.(元神=真性?)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这个性=本来面目,但不=上面的“真性”?盖身中有魄焉,魄附识而用,识依魄而生。魄阴也,识之体也,识不断,则生生世世,魄之变形易质无已也。惟有魂,神之所藏也。(所以元神不是三魂七魄的总称。元神藏在魂里。这个神是否就是指元神?)故回光所以炼魂,即所以保神,即所以制魄,即所以断识。古人出世法,炼尽阴滓,以返纯乾,不过消魄全魂耳。回光者,消阴制魄之诀也,魂在天心,阳也,轻清之照也,此自太虚得来,与元始同形。魄阴也,沉浊之气也,附于有形之凡心。(所以修炼就是要消灭魄,只留下魂。)许衡山-----何^三魂七魄人因橛腥魂七魄而形成一位有智慧活拥娜怏w.三魂分一.`魂--又可Q:天魂跟主魂.B二.X魂--又可Q:地魂跟魂B三.生魂--又可Q:人魂跟象魂B七魄分喜.怒.哀.... j三魂在於精神中.七魄在於物|.所以人身去世.三魂w三路.七魄w肉身消失.肉身消失三魂七魄之w主魂--樘旎.他往空g天路蟮.(因主魂只是良知亦是不生不绲oO.m然有肉w的因果窟B,因之不能w宗源地.只好被ё呱峡臻g天路之寄)槠渲魃袷昭(主公)天牢B X魂--榈鼗.往地z蟮.(因X魂本硎侵骰甑碾X.可知主魂一切之因果.也可指使生魂肉身之善.所以肉身死亡再M因果是非地--地z)B生魂--槿嘶.往墓地蟮.(因人魂本硎亲娴v代姓氏流鹘哟之肉身.以七魄在身其性行之魄力.死亡後再墓地ι裰.硗往之走上人路之寄)七魄在肉身死亡r已S之消失.就o再f北海散人-----突然省悟,元神非魂非魄。呵呵!元神y率三魂尤如真意y率而成太O。呵呵!如是而已。@“元,是古人的造化呀!俺散人服@”元“字。元饴铮『呛牵∽匀c七魄有P啦。呵呵!如是理解,一切清晰明拧:呛牵呵呵!划分道的段位依靠的是实修实证。比如说,我要到东北去一趟,光看地图,我看到东北了,也知道该怎么走,一切似乎很清楚了,但还是没有用的。只有实实在在的迈开步子走出去。哪怕走到山东,走不动了,也不怕看地图的人嘲笑我。呵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只有后天返先天之法,是为后天补先天,也可使自身后天转化为先天。如是则大成。告别-----魂是阳神,魄是阴神。魂先天,魄后天。阳神可分为内......>>
问题四:三魂七魄丢了怎么找回首先要把失魂人的八字写在红纸上,然后折叠,放在香炉下,焚香燃烛,恭请神灵为自己打开阴门之路.
然后用碗装满米,在米上插好一跟招魂棒(筷子的大小),口念咒语,把鸡蛋立在招魂棒上,边念边立,一直到魂魄回来,鸡蛋就能稳稳地立在招魂棒顶端.
接着把碗里的米一把一把地撒在鸡蛋上,直到最后剩下三粒米留在鸡蛋上,就说明魂以归位,让失魂者当场把米粒服下,然后把剩下的米和鸡蛋一起煮食!
最后由灵媒念咒,用两红一黑三线拧成一跟绳,带在失魂者的手或脚踝上就行了!!
问题五:三魂七魄丢了怎么找回三魂七魄都丢了的话就直接准备后事吧
问题六:假如人的三魂七魄丢了其中一魂或一魄怎么办按照传统理论上说,要么傻了要么疯了
问题七:人不回来叫三魂七魄能回来吗 1、三魂――定义:胎光、爽灵、幽精。
最早出处――正一真人居鹤鸣山洞,告赵升曰:夫人身有三魂,一名胎光,太清阳和之气也;一名爽灵,阴气之变也;一名幽精,阴气之杂也。若阴气制阳,则人心不清净;阴杂之气,则人心昏暗,神气阙少,肾气不续,脾胃五脉不通,四大疾病系体,大期至焉。旦夕常为,莆灾形将奄忽而谢,得不伤哉?夫人常欲得清阳气,不为三魂所制,则神气清爽,五行不拘,百邪不侵,疾病不萦,长生可学。--《云笈七签》
2、七魄――定义:尸狗、伏矢、雀阴、吞贼、非毒、除秽、臭肺。
最早出处出处――其第一魄名乒罚其第二魄名伏矢,其第三魄名雀阴,其第四魄名吞贼,其第五魄名非毒,其第六魄名除秽,其第七魄名臭肺。此皆七魄之名也,身中之浊鬼也。--《云笈七签》
3、另外,三魂七魄的功能如下:
一个普遍观点:神是阳性的,是伸张的。神在白天伸张,在晚上大部分是需要休息的,到晚上休息的那部分神,叫:魂;晚上还有很多脏器要工作,还具备一定的生理和心理功能,主宰这部分功能的神叫:魄。
也是一个最普遍的定义,神,表示神经系统,而魂与魄,则是主管我们身体休息的重要部门
三魂
最主要的一个魂名为胎光,是主神。中医判断一个人死亡就是胎光丢了,胎光丢了的人,能吃能喝,但是不具备思考能力,根本上的行尸走肉,跟僵尸差不多,医学上此类例子并不少见
第二魂叫爽灵,灵,就是人和天地沟通的本领,人机敏的反应程度,爽灵代表的是智力,反应能力,侦查力,判断力,逻辑能力等等,所谓一些弱智症患者,多半是爽灵出了问题,另外,还有一些人身体没有痛感,无法感知疼痛,与爽灵也有一定的关系
第三魂叫幽精,决定一个人的性取向,决定着生育能力,故有些人是“精神性阳痿”,别笑话他们,他们的幽精出问题了,同时幽精也会引导你爱上什么样的人,有些喜欢高大威猛,有些喜欢阴柔细腻,多为幽精主导,幽精有问题还会造成一个症状,同性恋,这就是幽精出了问题所导致的,其实也不算是出问题,而是出现了变异
七魄
一魄:吞贼,(就是现在所说的免疫功能),会在晚上会消灭虚邪贼风,异己(细菌微生物),消除身体内的有害物质。
二魄:尸狗,狗是看家护院的,很警觉。人即使睡着了,也会对周围环境有感知,这也就是身体在睡眠之中的预警能力,有些人睡一半能感觉到有人要拿刀杀他,那这个人的尸狗就很灵敏
三魄:除秽,秽,内秽,身体代谢产生的废物,顾名思义,就是去除我们身体之中新陈代谢的废物
变成大便,于清晨排除体外
四魄:臭肺,人休息睡着了还要呼吸,休是人的肉身躺倒;息,即是呼吸之间的停顿,息越长,肺活量就越好,吐纳功能完善,人活得越长。有人认为人一生的呼吸次数是有定数的,故我们说人死了叫气数已尽。
五魄:雀阴,雀,男性生殖器,阴,女性生殖器。在晚上控制生殖功能的恢复,例如晨勃..常甚至外邪入侵,就会形成性生活后难以恢复,造成遗精,女性会出现白带多。
六魄:非毒,毒,凝聚,把气和神聚集到一点,叫做毒。就是把寒毒,热毒等驱散,扩散掉,防止癌症肿瘤等等,故你看看那些积劳成疾的,多半是睡不好的,睡不好真的对身体危害很大,更可悲的是我们明明知道,却摆脱不了。
七魄:伏矢,矢通屎,人的精气就是从大肠通过有益菌群把糟粕化腐朽为神奇,化为精。
问题八:算命先生说,我的三魂七魄丢了二魂五魄。会怎么样?这个算命的绝对是个骗子,想坑你钱。
楼主你也没所清楚你现在的精神状态
如果说丢个贰魂二魄的,那也许还可以信一下
如果你真的丢了二魂五魄,恐怕你已经不能再发帖了。
其实有时候少个一魄也没什么大不了的
问题九:三魂七魄吓到了,如何招回来?! 1、精神类疾病患者的解决方法:
强烈建议到医院治疗。接受心理与爱心治疗法。精神类疾病患者需要人对他们的理解与爱心呵护才可以慢慢恢复的。采用精神恢复疗法试用。用各种现实的事例说明,鬼与邪是不存在的,是人的精神决定的,从精神上对其治疗。
2、中邪的解决方法:
强烈建议健身强体。所谓精气神不足则百邪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不但不生病,像这些鬼、邪是不近身的。自然可免。采取道教的养生内功解决。符是以某种电磁感应来调解中邪的人与鬼附身的人的生理磁场与自然磁场相适应,而咒则是通过声波影响自然磁场与人体自然磁场相适应。当然这种方法本人也不希望操作,毕竟科学的发展会让人将此法术定义为封建迷信了。
传说中神仙居住的仙山,与蓬莱方丈并称东海三神山
瀛洲
瀛洲:传说中的东海仙山。
《史记·封禅书》:“自威、宣、燕昭使人入海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者,其传在渤海中,去人不远。患且至则船风引而去。盖尝有至者,诸仙人及不死之药皆在焉”。
《山海经》记载,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莱、瀛洲、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长生不老药。而蓬莱海域常出现的海市蜃楼奇观,更激发了人们寻仙求药的热情,秦皇、汉武等古代帝王纷纷到蓬莱开始了寻仙活动。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齐人徐市等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瀛洲”。这是以前的神话式的记载。
东方朔《十洲记》曰: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凤麟洲、聚窟洲、流洲、生洲。其生洲、瀛洲在东海,炎洲在南海,凤麟洲、聚窟洲皆在西海,元洲、玄洲在北海。已上凡十洲也。(《初学记》)
———————————————————————
瀛洲,出自汉东方朔撰的《十洲记》(全称《海内十洲记》)
《十洲记》记载汉武帝听西王母说大海中有祖洲、瀛洲、玄洲、炎洲、长洲、元洲、流洲、生洲、凤麟洲、聚窟洲等十洲,便召见东方朔问十洲所有的异物,后附沧海岛、方丈洲、扶桑、蓬丘、昆仑五条。
是虚构的仙境之地。
《十洲记》中瀛洲原文:
瀛洲在东海中,地方四千里,大抵是对会稽,去西岸七十万里。上生神芝仙草。又有玉石,高且千丈。出泉如酒,味甘,名之为玉醴泉,饮之,数升辄醉,令人长生。洲上多仙家,风俗似吴人,山川如中国也。
———————————————————————
《十洲记》曰:瀛洲者,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令人长生。(《太平御览》卷四百九十七·人事部一百三十八·酣醉)
《十洲记》曰:瀛州金峦观中,有青离玉几,覆以纨之素,刻水碧为倒龙之床。(《太平御览》卷六百七十七·道部十九·几案)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饮数斗辄醉,令人长生。(《太平御览》卷八百四十五·饮食部三·酒下)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饮之令人长生。(《太平御览》卷八百五·珍宝部四·玉下)
《十洲记》曰:瀛州青玉膏山,泉如酒味,名之为玉泉也。(《太平御览》卷七十·地部三十五·泉水)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味,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乃令人长生。(《艺文类聚》)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如酒,名曰玉酒,饮数升辄醉,令人长生。(《初学记》)
《十洲记》曰:瀛州有玉膏,山出泉如酒味,名为玉酒。(《艺文类聚》)
以下是一些写到“瀛洲”的唐诗、宋词,它们都与仙境联系,表达出了诗人、词人的飘渺,神话般的愿望。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裂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扇,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登天坛夜见海日》李益
朝游碧峰三十六,夜上天坛月边宿。
仙人携我搴玉英,坛上夜半东方明。
仙钟撞撞近海日,海中离离三山出。
霞梯赤城遥可分,霓旌绛节倚彤云。
八鸾五凤纷在御,王母欲上朝元君。
群仙指此为我说,几见尘飞沧海竭。
竦身别我期丹宫,空山处处遗清风。
九州下视杳未旦,一半浮生皆梦中。
始知武皇求不死,去逐瀛洲羡门子。
——————
《南隐游泉山诗》
名山狎招隐。俗外远相求。还如倒景望。忽似阆风游。临崖俯大壑。披雾仰飞流。岁积松方偃。年深椿欲秋。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何须问方士。此处即瀛洲。
——————
《拟四愁诗四首》
我所思兮在瀛洲。愿为双鹄戏中流。牵牛织女期在秋。山高水深路无由。愍予不遘婴殷忧。佳人贻我明月珠。何以要之比目鱼。海广无舟怅劳劬。寄言飞龙天马驹。风起云披飞龙逝。惊波滔天马不厉。何为多念心忧泄。
——————
《游仙诗十首》
三山罗如粟。巨壑不容刀。白龙腾子明。朱鳞运琴高。轻举观沧海。眇邈去瀛洲。玉泉出灵凫。琼草被神丘。
——————
《轻举篇》
天地能长久。神仙寿不穷。白玉东华检。方诸西岳童。俄瞻少海北。暂别扶桑东。俯观云似盖。低望月如弓。看棋城邑改。辞家墟巷空。流珠馀旧灶。种杏发新业。酒酿瀛洲玉。剑铸昆吾铜。谁能揽六博。还当访井公。
——————
《侍从宜春苑奉诏赋龙池柳色初青听新莺百啭歌》李白
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
池南柳色半青青,萦烟袅娜拂绮城。
垂丝百尺挂雕楹,上有好鸟相和鸣,间关早得春风情。
春风卷入碧云去,千门万户皆春声。
是时君王在镐京,五云垂晖耀紫清。
仗出金宫随日转,天回玉辇绕花行。
始向蓬莱看舞鹤,还过茝石听新莺。
新莺飞绕上林苑,愿入箫韶杂凤笙。
——————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李白
美人为政本忘机,服药求仙事不违。
叶县已泥丹灶毕,瀛洲当伴赤松归。
先师有诀神将助,大圣无心火自飞。
九转但能生羽翼,双凫忽去定何依?
——————
《赋咏得神仙诗》
罗浮银是殿,瀛洲玉作堂。朝游云暂起,夕饵菊恒香。聊持履成燕,戏以石为羊。
——————
《中秋寄南海梁侍御》李群玉
海静天高景气殊,鲸睛失彩蚌潜珠。不知今夜越台上,望见瀛洲方丈无?
——————
《题马迹山》文鉴
瀛洲西望沃洲山,山在平湖缥缈间。常说使君千里马,至今龙迹尚堪攀。
——————
《津亭》胡宿
津亭欲阕戒棠舟,五两风来不暂留。
西北浮云连魏阙,东南初日满秦楼。
层城渺渺人伤别,芳草萋萋客倦游。
平乐旧欢收不得,更凭飞梦到瀛洲。
——————
《早秋集贤院即事》刘禹锡
金数已三伏,火星正西流。
树含秋露晓,阁倚碧天秋。
灰琯应新律,铜壶添夜筹。
商飙从朔塞,爽气入神州。
蕙草香书殿,槐花点御沟。
山明真色见,水静浊烟收。
早岁忝华省,再来成白头。
幸依群玉府,末路尚瀛洲。
——————
《夕游覆釜山道士观因登玄元庙》钱起
冥搜过物表,洞府次溪傍。
已入瀛洲远,谁言仙路长。
孤烟出深竹,道侣正焚香。
鸣磬爱山静,步虚宜夜凉。
仍同象帝庙,更上紫霞冈。
霁月悬琪树,明星映碧堂。
倾思丹灶术,愿采玉芝芳。
傥把浮丘袂,乘云别旧乡。
——————
《题一作送刘炼师归山》唐球
风急云轻鹤背寒,洞天谁道却归难。千山万水瀛洲路,何处烟飞是醮坛。
——————
《赠上都紫极宫刘日新先生》李中
道德吾君重,含贞本去华。
因知炼神骨,何必在烟霞。
棋散庭花落,诗成海月斜。
瀛洲旧仙侣,应许寄丹砂。
——————
《水调歌头》崔敦礼
倚棹太湖畔,踏月上垂虹。
银涛万顷无际,渺渺欲浮空。
为问瀛洲何在,我欲骑鲸归去,挥手谢尘笼。
未得世缘了,佳处且从容。
饮湖光,披晓月,抹春风。
平生豪气安用,江海兴无穷。
身在冰壶千里,独倚朱栏一啸,惊起睡中龙。
此乐岂多得,归去莫匆匆。
——————
《定风波》叶梦得
千步长虹跨碧流。两山浮影转螭头。付与诗人都总领。风景。更逢仙客下瀛洲。
——————
《梦玉人引》朱敦儒
浪萍风梗,寄人间,倦为客。梦里瀛洲,姓名误题仙籍。敛翅归来,爱小园、蜕箨篔筜碧。新种幽花,戒儿童休摘。放怀随分,各逍遥,飞鷃等鹏翼。舍此萧闲,问君携杖安适。诸彦群英,诗酒皆勍敌。太平时,向花前,不醉如何休得。
袅袅凉风。吹汗漫。平岸。遥空新卷绛河收。却怪姮娥真好事。须记。探支明月作中秋。
——————
《蝶恋花》石耆翁
半夜六龙飞海峤。
滉漾鳌波,露出珊瑚小。
玉粉枝头春意早。
东风未绿瀛洲草。
姑射仙人真窃窕。
净练明妆,如伴商岩老。
梦入水云闲缥缈。
一楼明月千山晓。
——————
《念奴娇》吴儆
凉生秋早,正梧桐院落,风清月白。
帘卷香凝人笑喜,应是瀛洲仙谪。
云绕画梁,花明彩服,中有人华发。
恩袍蓝绿,高年况已逾百。
最是有子宜家,兰阶方竞,珠履延佳客。
好唤凌波来洛浦,醉促霓裳仙拍。
玉井开莲,金茎承露,莫惜金尊侧。
试占弧兆,祥光已映南极。
——————
临江仙(望庐山)
迢递关山身历遍,烟霞胜处曾游。九江江畔系孤舟。匡庐如画里,南望插天浮。
瀑布香炉齐五老,层层爽气陵秋。何须魂梦觅瀛洲。云松终可卜,我与谪仙俦。
∽∽∽∽∽∽∽∽∽∽∽∽∽∽∽∽∽∽∽∽∽
古瀛洲,地处海峡西岸宁德市境内,南离福建省会福州市100多公里,北距国家重点风景区太姥山100多公里。神洲第一溪霍童溪穿越全境,上游有我国目前唯一的鸳鸯猕猴自然保护区,下游是世界天然良港三都澳。她不仅以其美丽的山光水色引人注目,更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奇特的民居建筑,古朴的民风民俗和历史上曾经繁华而积淀的传统文化以及至今依然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而令人流连忘返。
古瀛洲景区面积100多平方公里,主要旅游线路为:游明清古村落和瀛洲击水;登石笋凌霄;攀将军顶观云海看日落日出;去渔溪圣井石头城领略峡谷风情;到青蛤湖沼泽地寻幽探险四大部分。山上层峦耸翠,气势磅礴险要;水上一路潆洄,两岸奇峰、怪石、异洞、叠瀑、深潭、古树,观赏春花秋叶,品味独木冲浪和急流闯滩;九曲三十六濑惊而不险的独特韵味,山、水、人溶为一体。群猴出没、鸟唤丛林、船暄古岸、黛色凝葱,正是生态旅游的好去处,大自然的恩赐+老祖宗的遗产+惊险刺激的游乐,令人惊叹!
山入瀛洲方显峻,水出洪口己尽奇,古朴而美丽构成古瀛洲的绝妙景色,使其风姿卓绝,无与伦比。
瀛洲击水景区位于支提山下霍童溪畔的洪口乡莒洲村,莒洲历史称古瀛洲。
古瀛洲历史悠久、民风古朴,建筑奇特,村舍顺溪依山峭壁而建,远眺似鱼鳞千叠,楼台倒影,水上一村、水下一寨美丽如画。这儿村民还有一手绝活——独木冲浪,他们个个手持竹篙立于独木(单根毛竹)之上,顺流而下绕礁劈浪甚是壮观。
由古瀛洲顺流而下至霍童镇,沿溪20公里,舟过九曲三十濑,冲激流过险滩,惊而不险,险而不危构成独特的漂流风格。
∽∽∽∽∽∽∽∽∽∽∽
本岛风光旖旎,宋时,文天祥题崇明为“海上瀛洲”;明时,朱元璋称崇明为“东海瀛洲”。早在元代,岛上就有东州八景和西州六景。明、清时,又有瀛洲八景之胜。解放后,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崇明风景更为秀丽。
本县虽有千余年历史,但岛身涨坍无常,沧桑变迁,宋元间崇祠广宇、古墓名阡,俯仰之间沦为烟波。现存寿安寺、金鳌山、学宫、唐公墓等古迹,均为明万历以后所建